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這一天對華爾街是災難性的,同時它又將以截然相反的原因被載入歷史。
設在英國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在美國雷曼投資銀行垮臺的同一天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專場拍賣活動,收獲甚豐。素有“壞男孩”之稱的英國藝術家達米安·赫斯特(Darnien Hirst)送拍223件作品,總共拍得2.007億美元,不但遠遠超過預估,同時也打破了1993年拍賣畢加索88件作品收獲2000萬美元的紀錄,從而一躍成為當今世上活著的藝術家中身價最高者。
“金?!爆F身藝術市場
這次拍賣活動同時成為赫斯特作品的回顧展。拍賣行將展廳開放給公眾,超過兩萬的觀眾瀏覽了這些作品。拍賣的重點部分——大型玻璃柜系列比幾年前走得更遠,整個的羊、牛、斑馬、虎鯊完整地封存在充滿甲醛溶液的不銹鋼骨玻璃容器中。其中名為《金牛犢》的作品,牛的蹄、角以18K金制成,頭頂上還以金質的圓碟為冠,最終以2360萬美元成交。
赫斯特的牛市與華爾街的熊市同時發生,這個巧合的現象盡顯資本社會的本質特性,即:對于資本來說,無所謂牛市熊市,資本總要尋找出路?;貓蟠笥谕顿Y,金錢總往能產生更大利潤的方向流動,某些藝術品價格的上漲與房地產的下跌形成對比,正如飛漲的金價對應不斷下跌的美元。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曾經是生金蛋母雞的金融業被普遍看空,而藝術品則仍然看漲。現代西方的藝術品交易主體早已不是一般意義上富有的愛好者、收藏家的個人行為了。主控局面的往往是規模龐大、管理嚴格,以現代模式運行的基金,作品的最后購得者往往是一個投資群體。他們在進場競拍前,已經對市場作過詳盡的分析,計算過投資回報率,巨量的金錢流動足以將藝術品市場操控于掌股之間。幸好投資藝術市場的只是精英俱樂部的金錢游戲,對普通民眾的影響不大,不像投機于能源的基金能讓全世界感受到油價上漲的痛苦。對于那些貴族來說,收進藏品只是為了在恰當的機會出手,原始驅動力是貪婪,在市場最熱的時期,一件作品短期內就會幾易其主。今年春天把一批來自內地的藝術品送進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的投資人原是拉斯維加斯賭場的大佬,他也并非第一任買家,高價從別人手中買進是看準了可以立即以更高的價位出手。“這是我做的事,我買進,我賣出?!彼米詈唵蔚脑捇貞儐栒?,也道出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玩家”赫斯特
既然投資人對藝術品價值的檢驗與對一支股票的價值分析沒有兩樣,如何讓作品受追捧成為績優股或潛力股可真是一門學問了。赫斯特近期的作品將藝術帶入另一個方向。他能將價值90英鎊的鯊魚賣到數百萬英磅,其運用名人名牌效應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手段非常人能及。在重視觀念的表達方面,他也是真正的玩家。他說,手對于藝術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試圖傳達的想法。他有100多個助手各司其職,他自己當然是觀念提供者和最后貼標簽者。最重要的一點是:赫斯特并非普通的藝術家,他已是千萬級的富豪。他已超越了現代藝術家的范疇而進入了投資俱樂部(他買進現代藝術家的作品,有時也買進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有人認為他是自安迪·沃豪爾以來最懂藝術商品市場的藝術家)?,F在他讓觀念回到現實,用硬通貨進入作品讓它們直接地支撐價格,其做派一如在金本位制時代印制美鈔,每張鈔票是以黃金而不是信用做后盾。這次摘得交易桂冠的《金牛犢》,歷史和宗教的主題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黃金的參與讓作品價值的真實性再一次張揚并得到進一步肯定。赫斯特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在資本市場對信用充滿疑慮的今天,還有什么比貴金屬更能讓買家安心呢?
經濟力量帶來藝術領域的繁榮有目共睹,但是過度的商業投機必然會將市場泡沫化,反過來傷害自身。后現代藝術萬象紛呈,觀念層出不窮,傳統的衡量標準不復存在,原來認為是垃圾的東西換一個角度就是寶貝,很多定位在高端市場的藝術品賣出的其實是信用(開始是觀念,后來是品牌),而信用并不等于固定資產。赫斯特才是了解市場和玩弄資本的高手,他可能意識到光是賣觀念和品牌已經不夠,投資人還是要看貨真價實的東西。從現實出發,硬通貨才是對抗通脹和信用泛濫的利器。構成作品的珍寶和觀念,似乎在互相證明對方的空間存在和商業價值。兩者相加產生的經濟效益成倍于單項出售。依靠雄厚資本完成的作品讓他居于絕對排他的霸主地位。
資本不但進入藝術品的流通領域,而且開始進入創作領域,赫斯特的作品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所帶來的損益目前還難以概述,至少有一點悖論是后現代藝術家始料不及的:任何現成品都可以成為藝術品,不能換錢的除外;人人都可以自封為藝術家,只有能賺錢的才算。博物館作為藝術品和大眾直接溝通的主要場所也面臨窘境,他們將越來越無財力收購被現代資本推至如此高位的藝術品,每年的經費也許只能支付租借和保險的費用。也許將來拍賣公司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會履行一部分展出的義務,大眾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才能和最前衛的藝術品交流,然而這又有違后現代藝術所標榜的大眾參與的觀念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