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展覽名為“《悲慘世界》時代的巴黎”,根據小說《悲慘世界》的情節發展以及主要人物冉阿讓、珂賽特、芳汀、馬呂斯、加夫羅契等人的活動脈絡,博物館展出了220多件藏品,其中包括繪畫、老照片、老巴黎地圖、雕塑和藝術品等,展現雨果筆下1815年到1833年的巴黎風貌。
一進入展廳,觀眾就可看到19世紀的油畫《從蒙馬特高地俯望巴黎》以及一輛微縮出租馬車,感覺仿佛一下子置身于100多年前的老巴黎。在展出的繪畫中,觀眾可欣賞到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等名勝在19世紀的風貌,可看到冉阿讓、珂賽特等人物生活過的老街區,以及當年的市民、煙囪工人和頑童的日常生活,甚至再睹早已湮沒在歷史歲月中的巴士底廣場上的大象雕塑。這座巨大的雕塑于1808年由拿破侖下令修建,1846年被推倒,曾是《悲慘世界》中流浪兒加夫羅契的棲息之所。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雨果當年很喜歡在巴黎城中散步,對各個城區和建筑物非常了解,但為了敘事方便,他往往在事實基礎上進行發揮,在書中改動某些街區的面貌。展方特地在每一幅街景下注明雨果小說中的相關描述,方便參觀者比較。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19世紀著名浪漫主義作家,著有《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享譽世界的名作。這次展覽將持續到2009年2月1日。與此同時,巴黎雨果故居也將舉辦展覽,題為“《悲慘世界》:一部不被認識的小說?”,以向人們充分展示這部名著的魅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