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零星的藝術區域開始出現在這座古老城市—北京,是在上世紀90年代。起初它們所散發出的光芒還很微弱。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個體藝術家聚群而居和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使得那些原本不曾引人注意甚至還很邋遢的的地方,開始因更多眼球的關注而變得熙熙攘攘。因此那些帶有鮮明個人特征的藝術作品也都出自相同的幾個地方,而被烙上了集體化的符號,那也是他們自認為的驕傲。
798大山子藝術區應該是最耀眼的藝術區,這里匯集著全世界的游客,渴望從這里看到中國的藝術。斑駁的紅磚瓦墻,錯落有致的工業廠房,縱橫交錯的管道,墻壁還保留著各個時代的標語。馬路上穿著制服的工人與打扮時尚前衛的參觀者相映成趣,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在這里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他是上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援建、前東德負責設計建造的重點工業頂目: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廠區所在地。廠區內的部分建筑采用現澆混凝土拱形結構,是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風格。自2002年開始,大量藝術家工作室和當代藝術機構開始進駐這里,租用和改造閑置廠房,廠區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時尚店鋪、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在對原有的歷史文化遺留進行保護的前提下,原有的工業廠房被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使其成為新的建筑藝術品,在歷史文脈與發展范式之間、實用與審美之間,保持了完美的對話。
這里,當代藝術、建筑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使798藝術區演化為一個極具活力的中國當代文化與生活的嶄新模式,對各類專業人士及普通公眾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間的觀念方面產生了前瞻性影響。它所形成的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區”和“LOFT生活方式”,已經引起了海內外業界的廣泛關注。現在作為北京都市文化新地標的798藝術區已經成為國內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區。
宋莊畫家村。作為北京資格較老的又一個藝術家聚集的地區,相比于熱鬧的798,這里則顯得安靜許多。1993年,有著超大院落的通州宋莊鄉小堡村吸引了第一批畫家進駐。1995年,圓明園遭清理后,原居那里的藝術家們在此后的一兩年間紛紛來到宋莊與先期定居此處的藝術家會合。此后的10年間,畫家村從小堡村不斷向周圍村落發展。到2004年,400余位藝術家已長期聚集在通州農村、縣城及毗鄰的河北燕郊一帶,分別從事音樂、影視、寫作等不同職業,其中仍以畫家群體為主。
目前宋莊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藝術地區,宋莊的畫家村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源頭之一,也是北京目前最大的文化藝術人士聚集之處。
而草場地藝術區的“草場地”最早只在藝術圈里為人知曉,但隨后的一系列活動,使草場地變成一個國際交流中心,聚集著一批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畫廊、藝術機構、設計工作室和傳媒機構,后又因一些具有雄厚資金或有國際背景的畫廊、藝術中心的加入而變得更為活躍。由于草場地歡迎年輕藝術家的入駐,因此各種藝術形式均在草場地猶如鮮艷的花朵般絢麗綻放,這種延續性的發展也使草場地藝術區成為京城最具活力的文化藝術交流平臺。
酒廠·ART國際藝術園。緊鄰中央美術學院,位于望京自由藝術家、藝術機構集散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及園區老廠房的雄渾大氣,使之成為藝術創作、學術論壇的絕佳場所。此園是借用北湖渠一座釀酒廠的老建筑改造而成,因此至今還保留著兩個酒廠質檢員的形象雕塑,雕像底座上寫了3個字:二鍋頭。如今,酒廠藝術園里有多個國內外專業藝術機構,百余名藝術家在這里創作并且進行作品的展覽。其中占據藝術園頭號位置的便是在世界美術界有“現代美術大收藏家”之稱的韓國阿拉里奧畫廊。
作為熱愛藝術的人們,我們期望宋莊永遠是寧靜的;798的繁榮商業經濟帶動著藝術的增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