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高潮的號召,展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工藝美術事業的成果,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與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承辦的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以下簡稱大展)將于2008年10月13至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以后展覽將以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形式固定下來。
此次大展的舉辦,對中國工藝美術事業、文化建設事業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都具有特殊意義。它是文化部在接手工藝美術事業之后的第一次大型的全國范圍的展覽,也是國家將工藝美術事業作為文化事業納入國家建設軌道的開端,可以說這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事業,乃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國家文化戰略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傳統工藝美術事業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藝術研究院有義務也有責任代表國家對傳統工藝美術事業進行支持和扶植,例如已經開展編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的工作;今年4月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召開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研討會”,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人事司和計財司的領導都出席了會議。
2008年7月18日,為全面部署、落實“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以下簡稱大展),中國藝術研究院在京召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預備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代館長高顯莉,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李幼梅、王輝等全面布置了展覽具體事宜,倡議各相關地區、單位提高重視度,爭取在緊迫的期限內做好展品送報工作、保證送展作品的質量。預備會后主辦方立即組織專家隊伍赴各地工藝美術產區進行調研,對送展作品的篩選進行具體指導工作。
此次大展展品由各省、市、地區、院校、學會專業委員會篩選確定送展作品名單,填報申報表,提交大展組委會辦公室,由大展組委會負責對申報人的作品進行審定,確定參展資格。展覽面積包括民族文化宮五個展廳及序廳約4000平米,將匯集全國傳統工藝美術各個門類精品約2000件,包括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屬工藝、漆器、刺繡、編織、民族民間工藝、首飾、傳統工藝家具、文房四寶等,其中既包括原創作品、傳統工藝創新作品、具有時代感的優秀工藝美術精品,也包括具有地方民族工藝特色及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作品等。
此次大展將成立以中國工藝美術館專家組和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為基礎的中國工藝美術珍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參展作品進行評獎,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若干名并頒發獲獎證書;并依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遴選獲獎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并頒發收藏證書(按照中國工藝美術館有關收藏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主辦方將收錄全部獲獎作品,出版《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獲獎作品集》畫冊;大展期間舉辦“中國工藝美術學術高峰論壇”。希望此次展覽活動能夠充分展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來,工藝美術事業的成果以及全國最優秀的工藝美術精品,充分體現這些工藝美術精品的藝術價值,并加強全國工藝美術界同仁的聯系。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將在京開幕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將在京開幕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將在京開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