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國強的《天空中的鷹、眼鏡和人們——人》
中國當代藝術此次遭遇調整已成定局,面對此次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夜場和中國當代日場的拍賣結果,大家到底如何看待?又將如何面對呢?記者采訪了幾位業內專業人士。
只是當代藝術的自身調整
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表示,最近在全球經濟危機演變為金融海嘯的形勢下,大家心態也在不斷變化。從下半年開始,大家對秋拍先是感覺不樂觀,之后是感到有些嚴峻;而當香港蘇富比的亞洲當代夜場拍完之后,很多人則開始大失信心,認為蘇富比的整個秋拍都會很差。現在所有8個專場拍完了,結果是中國書畫、宮廷珍藏、東南亞現當代等都表現得不錯,因此,說明這不是經濟危機帶來的調整。市場只是在調整該調整的,那就是當代藝術。它是到了該調整的時候,價格需要重新定位了。
臺灣著名收藏家王定乾也表示,這次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確不如預期理想。他認為全球經濟不景氣對于高價成交的確產生了影響。不過,他也指出,從后來的日場來看,成交率并不低,說明市場還存在,并非“空”市之說。此次調整,他認為主要還是前兩年增長過快所致,現在才是趨于正常。而且,他認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相反給予當代藝術市場調整以天時、地利及人和。這次調整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是有利的,經過淘洗之后重新出發是好事,價格會更趨于理性。
這一輪調整還無法預料
董國強表示:中國書畫、古玩瓷器等都經過歷年的戰亂和朝代的更替,已經經過了不止一次的市場洗牌,才走到今天這樣的市場定位,而中國油畫、中國當代藝術還沒有經歷過一次市場調整,沒有經歷過一次淘洗的環節。它是資本操作的對象,在當代藝術領域有80%都是資本投資,是資本在控制這個盤。一旦資本退場,那么它就會很危險。
他指出,中國當代藝術的炒作恰恰是從西方資本開始的,而非中國的畫廊或者拍賣業。那些西方藏家當年來亞洲吸納這些中國當代藝術籌碼的時候,難道就沒有風險嗎?現在看來,只能說他們當年的那一把賭對了,而且大批跟進的投資人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利了。現在,這些資本覺得原來的題材炒完了,準備再去炒別的題材了。大家都知道中國當代藝術要被洗牌,但是,這輪洗牌是剛開始,還是洗到位了,或者說這一輪結束了,資本正準備積聚起來開始第二輪炒作?這個是大家誰都無法預料的。
資本要為自己買單
董國強指出,從日場來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和價格比較低的作品成交都比較活躍。這就是說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現在還有人在買,說明有相當一部分人寄希望于第二輪的資本炒作,締造第二輪的張曉剛、岳敏君。只要資本在入市,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第二輪的市場炒作還會把這些藝術家作品價格抬起來。當然,通過第一次這樣的洗牌,大家會清楚在價格太高或者增幅太大的時候,不要盲目去跟。“那么我相信接下來的第二輪炒作就不會有之前那么的獲利空間。但是,他們仍然有機會。”
索卡當代藝術中心董事長蕭富元說:對那些受損失的買家,不可能有畫廊或經營者把這些作品都買回來。藏家自己也是有責任的,因為沒有人強迫他去買。從這一次大家要認清楚,藝術里沒有只漲不跌的事情。任何事物只要融入市場這個體系,它就是商品,那么漲跌就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大家不要把這次調整看成是不正常的。
現在可以建倉了嗎?
蕭富元說:換個角度其實現在也是可以讓買家來建倉的時候了,如果你有資金,如果你還看得穩,覺得自己看得準,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買點,而且夠買到真正好的作品,因為沒有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人來攪合,大家可以冷靜地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伍勁也表示,此時倒是資本再次進入的好時機,從年輕藝術家以及價格較低作品的成交來看還是很活躍的,如果經過這一次的市場調整和心力磨練,必然又會起來一批新的操盤手,他們此時進場,只要眼光準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又會締造出未來的張曉剛、曾梵志。新一輪的獲利之戰又將展開,這樣的機會對于富豪和一般財富擁有者,甚至是普通大眾都同樣有機會。他說:“這就是當代藝術的魅力所在。”
明年是畫廊最關鍵的一年
董國強表示,藝術市場的發展以及對藝術的評判標準,都是在不斷炒作中成熟起來的。他說:“中國當代藝術這個市場中,80%都是投資。不過收藏其實是可以從投資、投機過程中轉換的。在投資、投機過程中大家對這些東西產生了感情之后,慢慢就會向收藏轉換。其實真正的收藏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蕭富元則表示,他還是看好中國,他覺得將來還是以中國為主的亞洲當代藝術的天下,只要中國的藝術家、收藏家、畫廊的心態調整好,中國未來的希望還很大。這個心態需要更理性,更國際化。中國的藝術需要沉淀,蕭富元表示,他希望經過這一次調整,中國會真正出現一些收藏家。至于畫廊業,蕭富元和伍勁都認為,畫廊不倒才奇怪,明年就是畫廊最關鍵的一年,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運作又不到位,現在手上壓了很多貨,這樣的畫廊就很危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