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具有影響力,所以相應地她的藝術也跟著會具有影響力,這是一個鐵律。”熊宜敬說,從世界藝術發展史來看,任何強勢國家的藝術家都會隨其國力的上升而“升值”。更何況,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所以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想象空間非常大,未來的遠景非常廣闊。
熊宜敬說,臺灣藝術市場跟隨經濟發展,在1995年曾達到最高峰。當時的臺灣,僅畫廊就有250家,臺北一樁阿波羅大廈中就有超過50家畫廊,這是非常驚人的數目,有點像現在北京的798藝術區。不過在1999年,臺灣藝術品市場機制由于“升值過快、炒作過猛”而發生了混亂,這足以為大陸藝術市場借鑒。
不過,熊宜敬也指出,中國市場恐怕是全球藝術市場的一個“特例”。
“過去在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都是在GDP達到1萬美元水平之后,才會產生藝術市場,但中國好像不是這樣”。他分析說,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經濟體龐大,所以只需要一個區域、一部分富裕人群,就能夠創造出藝術市場的強勁需求。
熊宜敬預言,中國藝術市場的規模還會不斷擴大,而且能夠吸納從普及收藏家到頂級收藏家的“廣泛階層”,這恐怕也是中國藝術收藏在全世界獨有的優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