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9月紐約蘇富比秋拍結束后,亞洲當代藝術品市場的退潮已有征兆,但為增加買氣,藝術品市場逆行神話的傳說還在繼續。人們努力說服自己,藝術品市場有獨立于金融市場的一面,并拿1987年股市崩盤和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以后,拍賣市場繼續繁榮了近兩年時間的逆行盛況來自我安慰。但這一次沒有奇跡,市場走低難以避免,被稱為最后一塊安全投資高地的藝術品市場,成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最新例證。
對于藝術品市場逆行神話的迷信,是因市場相對封閉,使其受資本市場影響并不明顯,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一般有滯后的現象。梵高、高更、塞尚等人作品的最高價格就是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形成的,以至于人們對藝術品獨立不依的品質產生盲信。然而隨著大量投資進入到收藏拍賣市場,這個小范圍的恒定非常容易被打破,特別是2002年以來藝術品價格的攀升導致這個領域的流動性肆虐,金融危機的影響更是不可避免地沖擊了藝術品領域的超越性。在收藏家優雅的外套之下,隨處可以嗅出概念股銅綠的氣息。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的同步性進一步加強,此時指望凌駕于整個市場之上的逆行神話,其可得乎?
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基本上是資本運作的結果,資金鏈一出問題,自然首當其沖遭遇頹勢。比照其余在低迷世道還繼續創造奇跡的拍賣單品,或可一窺藝術品投資的王道,依然是價值當先。同是此次蘇富比秋拍,乾隆玉璽拍出歷史高價;而前陣子在雷曼兄弟破產后幾個小時,英國藝術家赫斯特的畫作,雖同屬當代藝術陣營,卻因其在藝術史上已被確定的地位,被人以1.11億英鎊接盤。
這不禁讓人想起英文詞匯curisity,除“好奇”之外,還有“古董”的意思。好奇可以造就一時熱潮,要積淀為有恒定價值的“古董”,則不是簡單的一個義項跨越就可以做到。當代藝術品所牽引的價格狂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資本的好奇和追捧而產生的,但是這好奇聚焦的作品,究竟有沒有價值,則是件費思量的事情。并不是操控和撩撥人們的“好奇”,一個擁有相對恒定價值的“古董”就可以超越時間的檢驗壓制而成。梵高的作品藝術價值未定之時,會被人拿去糊雞籠,時下喧囂的某些當代藝術品,未來可能糊雞籠都沒人要,因為既不透光,也不透氣。
和其余市場一樣,人們總是樂于關注那些奇跡創造者,而忘了沉默的大多數。藝術品市場看到的是若干年前收藏寂寂無名畫家作品的人,財富百千倍地增長,卻難以覺察那增長過程中無數換手接盤人們的寒涼之意。日本藏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日指高企時,爭相購買世界名畫,投資占30%的世界藝術市場份額,而一朝經濟泡沫破滅,賣出都是個難題。金融大亨高橋治憲以最高價買下基弗11幅畫作,畫作送來時公司就已倒閉,還來不及拆封又要賤價轉手。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這個教訓也并不遠,僅在上一輪經濟泡沫之前而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