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虔城醉入了民間文化藝術的海洋。
南門文化廣場,夜空如晝。當最后一個鑼音消散,掌聲如潮般響起,數千名觀眾仍然沉浸在節目演出中,久久不愿離開。
一位觀眾現場題聯:“花如海歌如潮和溢虔州,曲若甘舞若霖情滿民間?!币晃痪W民在百度貼吧上發言:“這是一個真正屬于群眾的文化節日,這是一場真正屬于百姓的藝術盛會!”
為期4天的章貢區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緣何贏得群眾的交口稱贊?章貢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華林說:“我們不僅僅是舉辦了一個文化節日,更重要的是找準了和諧文化建設的載體和突破口。”
回望民藝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鏡頭,帶給我們的是對和諧文化建設的無盡思考。
思考一:貼近群眾,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前提
?。坨R頭一]
9月24日,藝術節民間歌舞專場。贛州方言表演說唱《水南拆遷軼事》一亮相就引來不斷的笑聲。演員們用詼諧的贛州方言配以夸張的舞蹈,講述了水南拆遷戶中的真實故事。臺下觀眾樂呵呵地“對號入座”,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章貢區舉辦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的消息,著實讓水南鎮的村民激動了好一陣。演什么、用什么形式來演成了村民們議論的焦點。議來議去,大家認為,給村民影響最大的,還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征地拆遷,大家一合計:“我們就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故事!”于是,“拆遷拆出真戀情”、“狗都不咬拆遷人”等故事經創作人巧妙的藝術加工,就成了方言表演說唱《水南拆遷軼事》。
[鏡頭二]
9月25日下午6時30分,家住贛州市文明大道的劉金榮大爺早早就吃好了飯,拉上老伴一起往南門文化廣場趕。
“今天是民間燈彩表演專場,匯聚這么多民間藝人的表演,平時很難看上,錯過了就太可惜了,得早點去找個好位置?!眲⒋鬆斦f。他老伴笑著說,老頭子這幾天就像過節,天天樂得合不攏嘴呢。
即便如此,當兩位老人趕到南門文化廣場時,舞臺四面已經坐滿了人,將欣賞節目的“好位置”占了去,就連最后排的臺階上也站滿了觀眾。有的全家出動,孩子坐在父親的肩膀上,手中揮舞熒光棒,整個廣場如逛廟會般熱鬧。有觀眾主動給兩位老人讓了座。劉大爺從懷里掏出相機說,要多拍幾張,把一個個精彩瞬間留下來。
?。郛嬐庖簦?BR>
共建共享和諧文化的前提,是必須貼近群眾,用群眾看得懂、喜愛看的藝術形式、藝術內容來體現。章貢區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篩選了60多個由群眾自創自編自演的充滿鄉土氣息的優秀節目,分街辦民樂、鄉鎮民樂、民間歌舞、民間燈彩4個專場演出,用群眾語言說群眾事,贏得了群眾的喜愛。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當文化的內容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充分表現人民的真實情感,只有當文化的表現形式貼近群眾,為百姓所理解和接受時,和諧文化建設才有源頭活水。
思考二:民間文化,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元素
?。坨R頭一]
“今天看到了精彩的擺字燈表演,真是太高興了,我原以為擺字燈已經失傳了呢!”9月25日晚,一位觀眾看完擺字燈表演后激動地說。60多歲的王大爺同樣興奮,“今天在這里看到了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的鯉魚燈,感覺很親切?!?
當晚,擺字燈、鯉魚燈等贛南民間傳統文化被原汁原味搬上舞臺。表演者舉著花燈,不斷地變換隊形,擺出了“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等字樣;鯉魚燈則在表演者手中有節奏的尾首擺動,活脫脫成了一條條自由自在的水中游魚,它們剛才還在調皮地戲著龍珠,一會兒又勇猛地一躍沖出龍門。
臺下此起彼伏的掌聲令演員們備受鼓舞,水西鎮民間藝人羅東紅興奮地說:“這次藝術節給了我們,也給了這些寶貴的民間文化展示的大舞臺。”
?。坨R頭二]
如一只孤單的斑鳩在尋尋覓覓,時而呼朋引伴,時而獨自歌唱;又似一群斑鳩在林中嬉戲,一會滑翔而至,一會又高飛遠去。突然,樂隊聲起,在歡暢明快的伴奏聲中,70多歲的老人用口技吹起了《斑鳩調》。聽得著迷的觀眾此時才恍然鼓掌。
舞臺下的孩子們也沒閑著,模仿著老人的動作和神態,現場學起了口技。年歲大的觀眾看了心中歡喜:“我們對《斑鳩調》再熟悉不過了,但從沒聽過用口技吹出來的《斑鳩調》,他吹得太好了。”年輕人也同樣喜歡這種藝術形式:“以前只在電視上聽過,現在親耳聽到用口技奏出來的《斑鳩調》,給人一種不同的藝術感受?!?BR>
?。郛嬐庖簦?BR>
民間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元素。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具有地方風格、地方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去傳承,去創新,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才能不斷豐富和諧文化的內涵,提升群眾的文化品位。章貢區在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中,注重創新與傳承相結合,挖掘了擺字燈、鯉魚燈、口技一大批瀕臨失傳的民間傳統文化,進行重新編排和創作,賦予其時代內涵,使不少民間文化瑰寶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思考三:政府主導,群眾主體,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坨R頭一]
原本農民用以自娛自樂的舞龍表演,現在走上了城市的表演舞臺。十人舞動的金龍在舞臺上“張牙舞爪”,緊緊追隨龍珠恣意飛騰,讓現場觀眾目不暇接。
“真沒想到,我今天站在了藝術節的舞臺上,還有這么多觀眾喜歡我們的表演,為我們鼓掌吶喊?!蔽椠埶嚾巳~偉華激動地說。章貢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幾個月來,他們組織人員深入社區、農村廣泛收集各種民間文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民間藝人參與到節日中來。據了解,參加藝術節演出的民間藝人達四五百人,展示了不同的民間文化,包括贛南地方特色采茶戲,各類民間歌舞表演,以及二胡、琵琶、古箏、板胡等民間樂器演奏,在藝術節上“出盡了風頭”。
[鏡頭二]
東外街道辦事處藝術團團長王榮臨在籌備藝術節演出中犯了難。原來,贛州城區懂得制作蚌殼服、旱船等道具的人員已經很少了,一連找了好幾天都無功而返。區文化館館長胡瑾顧不上幾個月來忙于籌備的辛苦,東奔西走,四處打聽,終于幫忙聯系上制作人員。可制作費用得好幾千元錢,這又令王榮臨一籌莫展了。街道辦事處領導二話沒說,承擔了全部的道具制作費用。9月25日,《蚌舞蹁躚》在藝術節上蹁躚上演,并獲優秀節目獎。從領獎臺上下來,王榮臨興奮地說:“有政府引導,民間文化會更加蓬勃健康地發展!”
?。郛嬐庖簦?BR>
群眾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體,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群眾的展示欲望越來越強,不再滿足僅僅當觀眾,而希望成為文化生活的主角。政府應起好主導作用,整合好各種文化資源,為群眾提供展示的舞臺,營造全民參與建設和諧文化的氛圍。近年來,章貢區先后舉辦了社區文化節、農村文化節、合唱節、園區文化節、民間文化節、鄰里節、燒烤節等一系列文化節日,由政府搭臺,群眾唱戲,將和諧文化建設得紅紅火火,城區“天天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大賽”,城鄉居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章貢區因此榮獲“全國先進文化區”、“全國先進文化社區”、“全國先進文化大院”等稱號。
和諧文化建設的一面鏡子 民間文化藝術節帶來的思考
和諧文化建設的一面鏡子 民間文化藝術節帶來的思考
和諧文化建設的一面鏡子 民間文化藝術節帶來的思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