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為何能租出高房價
今年,北京奧運良機引發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參與,催生了相關房地產等項目的火爆。近日有消息說:今年7月份北京住宅銷量跌幅創年內最大,原來較為火爆的燕郊地區自去年至今年7月,房價漲幅幾乎為零,銷售量急劇下降。這種殘酷的現實已經迫使房地產界開始重新關注新的創意和賣點。“藝術地產”這個名詞重新進入房地產業內人士的視野,地產也因藝術而更加價值化。
與此同時,北京老城區內的家庭旅館今年7月初卻迎來了很多奧運游客,他們居住在經過選擇和審核的普通四合院中的家庭內,房價最高達每天400多元。而這些“四合院”為何就變成了旅館,開出了高額房價,原因應當歸咎于“藝術地產”。
藝術和地產成功的聯姻
所謂藝術地產,即開發商與當地政府、博物館聯姻,在地產項目中融入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以活躍社區文化,增強社區居民的交往和交流,提升社區產品高附加值。
在我們固有思維中,博物館、美術館屬于陽春白雪類,是高雅人士出入的地方。其實,藝術高于生活,更源于生活。博物館、美術館等融入百姓生活之中后,會有更廣泛的前景;同時民眾以更直接、方便的方式融入藝術生活,也利于提升民眾整體素養。
關于藝術地產,日本六本木新城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六本木地區位于東京都中心區,建成后的六本木新城總占地面積11.6平方公里。六本木新城以概念式的文化中心為訴求重點,營造出一個全新的未來城市。六本木新城的象征是森大廈。森大廈的49~53樓為森大廈藝術中心。藝術中心由兩個向觀光者開放的觀景臺、一個森美術館、一個六本木新城會員俱樂部及一個公共的圖書中心組成,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巨型綜合文化城。
藝術地產在國內的發展一直以北京和成都為盛。第一個開藝術地產先河的是四川人陳家剛,1998年建立“上河美術館”,該美術館成為成都先鋒藝術的陣地。隨后北京的遠洋藝術中心、今日美術館等結合房地產開發項目,由開發商自主建設的博物館都成為提升社區形象,塑造社區個性的重要手段,同時前衛的建筑形象也使它們在文化界、藝術界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深受歡迎的文化藝術展示和傳播交流場所。
無錫藝術地產的代言應屬江南坊,它是由純中式建筑群組成,粉墻黛瓦、廊角飛檐、門樓牌坊、大宅庭院等處處流露著江南民居的建筑藝術光彩。今年江南坊又特別設立了“江南畫坊――烏克蘭國立美院創作基地”,讓居者長期生活在藝術的熏陶下,獲得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江南畫坊,是一個集展覽和創作為一體的藝術交流平臺,將于11月份開館展出,首次展出主題為“無錫是個好地方”,凡與無錫有關的人、事、物,無論是現在、過去和未來,無論種類、形式、領域,只要能對烏克蘭大師們有所啟發,都將在江南畫坊開館時展出。共2000多平方米的面積被劃分為多個展覽空間,平均每月更換一次主題,這也充分體現了江南坊一貫理念:藝術是無處不在、無聲無息的融合在日常生活之中。目前綜合江南坊的位置、產品、供應量而言,其稀缺的特質與價值正是地產藝術價值的一個衍生,同時也是高端階層有意愿典藏的一個藝術品。
藝術地產是高端地產的發展方向
業界公認的觀點是,在后樓市調控時代,藝術地產將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高端產品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事實上,有關地產與藝術結合的范例已非個案,二者的聯姻已在悄然改變著地產界慣常的思維運作模式,以往居所所承載的功能已從一般的建筑領域上升到對居者的人文精神關懷。北京地產大腕潘石屹“長城腳下的公社”曾發動12名亞洲杰出建筑師設計建造當代建筑藝術作品,這個創意舉動不但榮獲威尼斯雙年展“建筑藝術推動大獎”,同時用木材和硬紙板制作的參展模型也被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
如果說房地產前七八年在原始積累的亢奮中無暇他顧的話,那么隨著市場和眼界的縱深拓展,特別是1998年我國城鎮全面停止實物分房后,地產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城市文化問題。
一方面地產以文化底蘊先天缺失的狀態在營造著功利淺顯的居住方式樣板,另一方面這種粗淺文化狀態之下的商業力量則在自覺不自覺地尋找與社會背景、城市背景的廣泛聯結。
地產發展的過程證明:當代藝術從沒放棄在地產市場中表現出它所特有的互動性和滲透力。以個案形式不斷出現的觀念地產和城市的藝術展、藝術作品和地產商組織、贊助的藝術活動,隱現著地產與當代藝術相互滲透的歷史脈絡,這條歷史脈絡由2003年以群體形態出現在深圳住交會上的“觀念地產展”而迅速清晰,由地產商、媒體、藝術家、建筑師、文化學者共同參與的商業與藝術混合形態的展會活動,帶給人們多方面的刺激和啟示,地產和城市能夠以更新的視角被觀照,同時,地產與藝術相互交融的發展趨向亦更加明確。
建筑是當代藝術的組成部分、地產的主要載體,硬件是房子,所以說,激進的開發商同當代藝術的結合是合情合理,并會在地產界造成強烈的文化藝術沖擊,當代藝術、建筑藝術也獲得發展的共同陣地,地產與藝術將永遠地互動下去,共同推動著當代文化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
江南坊
日本六本木新城
今日美術館
名流觀點:
現在整個中國的房地產、股票隨著天災、次貸等危機一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后奧運時代”的經濟、藝術、文化、生活的發展會面臨著“雙刃”契機。但在藝術地產的實際運作中,我們更需考慮一些具體問題:如美術館、博物館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問題以及美術館、博物館與社區的關系問題等。只要認真協調各種關系,藝術地產就會走出一直被誤認為炒作的市場境地,回歸生活的本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