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強盛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強盛,民族瑰寶恰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濃縮。元代,這個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因游牧民族統治而略顯有些特殊意味的朝代,隨著箭嘯馬鳴的強大,青花也繁榮起來。而同時,色彩鮮亮,影響深遠,改變了整個世界瓷器發展進程的青花瓷也見證了當時國力的強大。
青花,作為水土火完美融合的一種藝術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更是中國民族身份的象征,青花瓷對整個世界陶瓷業作出重要貢獻。
干道甫以執著求真的精神,以青花瓷為媒材,創造出獨特的大青花藝術而引起人們的關注。自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六年后的干道甫重新回到母校——景德鎮陶瓷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隨其導師秦錫麟先生及前輩們專研現代青花。這成為干道甫對青花探索的一次重要轉機,在其讀研期間,干道甫對歷代青花的藝術表達形式作了細統的研究,同時,結合其多年來對現當代藝術的觀注和獨特理解,開辟出一條別樣的大青花藝術之路。
干道甫大青花的獨特之處在于對青花創作工具之一的錐形毛筆改為平頭油畫筆或排筆,而產生的藝術效果和張力。在其創作過程中既尊崇東方傳統青花的筆墨韻味,產生淋漓酣暢的效果,同時強調“面”的運動軌跡及妙手偶得的獨特心理感受。唐宋梁楷,明清數大家至近代林鳳眠對筆的改造到傅抱石打倒筆墨改側鋒橫掃,再到張大千晚年發潑墨變法無不看到工具改變后以“面”為主的影子和精神的張力。“面”有力度有份量,更飽滿更符合當代人的情感渲泄,“塊面”化的青花寫繪法構成其大青花的主要特征。
在對工具的控制能力達到自由駕馭的階段之后,干道甫的創作激情也逐濃烈起來,起初一刷子下去的長度不過50厘米到最近創作的240厘米的渲瀉,從而實現畫面表達的高度狂放與自由,由早期作品描繪的度而改為重寫的精神。意向流淌超越了形式的界限。大尺幅瓷板作品的創作使藝術家的思緒得以盡情發揮,產生對巨大二維空間的精準駕馭又不斷刺激了藝術家的創作激情。
凡高說過:“不少畫家害怕空白畫布,但空白畫布也害怕敢冒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干道甫長期以來面對泥土制作而成的“畫布”表現出一種自由探索和敢冒風險的姿態,因而其大青花作品呈現出一種特立獨行的當代精神。
大青花藝術的自由度畢竟是在“青地白花”“白地青花”間展開的。然而通過對其有機調度解決畫面性格與情感表達的融合關系,從而產生自然和強烈的筆融及畫面肌理的張力。飽滿的“塊面”成為可以泛指的存在,成為哲學寓意的物質載體。大體面的結構搭建,在力量、筆勢、氣度、韻律等方面都得到了盡情的發揮。這樣的青花藝術形式翻開了近千年青花藝術發展的新的一頁,大大拓展了青花藝術的當代視覺表現力度,使得干道甫的大青花藝術作品具有體量書寫的表現性,氣度和視覺沖擊力。超然和思想深度方面呈現杰出的表現。既追求抽象思維的開放性又不離傳統青花的氣韻法度。律動和筆墨形式渾然一體,從面使其作品具有精神的本質價值。大青花的創作構成了干道甫全部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對大青花作品的結構性和塊面布局的思考一直是干道甫在創作過程中的重點,干道甫的藝術理想抽離于傳統青花的刻劃敘述性和現代文人青花小情調的追求,他希望抽離的更高、更直接,以面的方式直接與原古、宇宙相通。在探索大青花的筆勢與空間布局方面,干道甫以局勢造就了大畫面的大氣魂,同時以局部體現了整體的宏大,抽象應該尊重局部,尊重具體,比如人的一種比較具體的情感,比較現場及時地反映,尊重局部感,其實我們今天都活得很局部,很難把握這個整體,這是今天社會文化背景下真實的東西,干道甫的哲學觸及這點,并通過其大青花作品作出個人解答。他放大了他理解存在的精神本質。抽象繪畫的藝術家的哲學涵養是基本承重部分,抽象繪畫的思想外延更多地借助布局及結構的安排,筆觸多層次變化的有機組合共同建構,并被賦予環環相扣的邏輯關系。干道甫的大青花作品正是出色地解決了布局,筆墨、色彩之間的有序聯系這個課題。理性的結構布局搭建起畫面的骨架,速度與激情還原了筆墨的韻動、火的再造,使其藝術的精神得以升華,他的大青花藝術無疑在探索中國青花藝術的現當代性表達的可能性方面作出了表率。
對于自已目前探索的這條大青花藝術道路,干道表越發看到超越畫面之外激情的涌動,他看到從媒材到精神的太多的可能性等著他去挖掘,干道甫對東方化傳統之一的青花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的信心,堅定不移,對于有著深厚文化積淀和思想內涵的東方藝術所蘊含的嶄新生命力堅定不移。
守望大青花,再造民族精神,可以看作是干道甫個人對于傳統東方文化在當代文化語境下新的生長的期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