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個國家千余幅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藝術展示
有著中國最大建筑規模的上上國際美術館的開館展覽——上上國際藝術年展充分利用裝飾一新的新館展覽空間,按照當下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劃分類別,將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當代藝術平等地放置在一起,展開全方位的對話與交流。現場觀眾可以通過展覽,直觀地認識世界當代藝術發展的現狀。
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展覽,參展藝術家大多來自藝術發展比較活躍的國家和地區。匯集50多個國家300余位藝術家的千余幅代表性作品,分為當代架上繪畫、雕塑、裝置、圖片、多媒體影像、當代水墨、新寫意、新文人畫、傳統水墨、書法、漢字、篆刻等藝術類別,在不同展廳同臺向觀眾集中展示,陣容豪華,名家云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請來國外的藝術大師,如羅伯特?勞森伯格、奇奇?史密斯等享有與凡高一樣影響力和藝術高度的大師,與國內的當代藝術家同臺展現作品,讓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當代藝術面對面展示。國內參展藝術家中,吳冠中、劉國松(臺灣)、潘公凱等一大批藝術家在國內外同樣有著廣泛地影響。
上上國際藝術年展期間,召開了大型國際當代藝術研討會,分別就“當代主義”、“水墨主義”等新概念的命名進行研討,國內外重要藝術理論家、批評家栗憲庭、高名潞等就我國當代藝術30年發展過程進行了回顧、梳理和總結。
作為北京奧運會后的第一個大規模國際藝術展覽,適逢國慶長假期間,北京市民和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可親臨現場,盡情享受藝術奧運的饕餮盛宴。
展示世界當代藝術現狀 促進我國當代藝術轉型
上上國際美術館新館面積兩萬平米,其前身為北京上上美術館,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基地——宋莊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藝術展示基地之一。在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反醒、反思、調整的階段,依托上上國際美術館(新館)的落成,推出“上上國際藝術年展”, 首次把當代水墨、傳統水墨、當代藝術和藝術其他門類,同時在一個平臺上展出。與以往國內任何一次大型藝術展覽不同,這次展覽在重新審視、面對和梳理傳統水墨與當代水墨脈絡的同時,著重強調了承載東方人文精神的水墨藝術,為中國當代藝術提出國際背景的對話可能性。
過去的兩年中,該美術館相繼舉辦了“宋莊制造”、“與傳統打一照面”、“對世俗傾向的批判”、“尊重傳統,尊重當代”、“打破一切教條”等系列主題展和重要藝術家個展,在藝術現場造成廣泛深入的影響。本次展覽試圖通過對世界當代藝術現狀的全面呈現,促進我國當代藝術的轉型,讓國內真正的當代藝術、真正的當代藝術家走到藝術的前臺,與西方藝術并肩,成為人類文明的真正高度,展示他們的風采。
總策展人吳震寰認為,上上國際美術館(新館)的建成,能夠更有效地承載國際化的藝術交流,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完成實驗性探索階段,需要在與國際藝術的對話與溝通中確立自己的話語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次展覽將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分水嶺。
主張水墨主義 建構中國當代藝術身份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藝術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已經完全融入國際藝術語境中。特別是近幾年來,以西方藝術形式為主的中國當代藝術(油畫、水墨實驗、行為、裝置等)蓬勃發展,不僅從事當代藝術的藝術家投入巨大熱情,喜愛、關心中國當代藝術的愛好者和經營者也對此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北京798藝術區、宋莊藝術創作基地、上海莫干山藝術區、深圳藝術區的迅猛發展,在國際上聲譽日隆,已經成為中國崛起的大名片。
相對西方藝術,東方藝術有著悠久的傳統和人文背景,既關注和秉承了西方藝術架上繪畫、裝置藝術、圖片藝術、行為藝術等所有的表現形式,也有深遠的傳統水墨和風云激蕩的當代水墨,這為中國當代藝術走上世界藝術高峰提出異于其他國度的要求。但是,由于藝術市場化建設的滯后和消費主義趣味的興盛,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語境中的身份面臨喪失的尷尬局面,沒有自身的話語方式,也沒有建立具有主體意識的話語權。
上上國際美術館館長、著名藝術家李廣明提出“水墨主義”主張,試圖從國際藝術語境中找到解決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化中的話語主體,建構自身的身份。他認為:當代與傳統一直相互攻擊,互不認同,始終不能統一。李小山80年代中期提出“窮途末路”說,吳冠中提出“水墨等于零”,栗憲庭、高名潞等主張對傳統否定。回顧改革開放后30年的發展過程,從當下考慮將來,如果再相互爭議,再去批判對方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中國藝術家要走上國際舞臺,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話語權,只有讓國際上認識到你的本民族特色特殊的意義和強勢,才是真正的出路。
關于水墨主義的定義,李廣明介紹說,文化需要高度,時代也需要高度。西方文化是一種陽光的強勢文化,不可否認,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是西方文明。但當生產力和高科技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以人的個體為中心的西方文明理論體系就跟不上社會的發展了。而“水墨主義”提倡以對自然的人文關懷及尊重為基礎,以真正的全球化視野看待藝術,這樣的文化才是人類文明的真正高度。一個全新的水墨主義精神,不是為了水墨而水墨,不論傳統、當代,還是其他的藝術形式,只要有這種概念,它就能稱之為“水墨主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