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顧冠群從事中國書畫創作多年。1944年他出生在江南名城蘇州,自幼在父親的督促下學習書法,后來拜戴曉峰先生為師。戴曉峰是康有為弟子,在書法、篆刻、繪畫方面都有獨到造詣,在戴曉峰先生門下,顧冠群開始走上一條漫長的藝術道路。1983年10月,顧冠群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第一個個人書法展,當時場面之大、影響之深,給了顧冠群極大鼓舞。此后。從1984年至今,他年年都辦展覽,并出版了幾十部書法、繪畫、詩詞等方面的專輯,作品獲得多個獎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法國巴黎舉辦的展覽會上,顧冠群獲得“國際藝術家”證書和“巴黎市市長勛章”。2005年,顧冠群又用甲骨文書寫老子的“道德經”全文,被收入吉尼斯紀錄大全。據悉,目前顧冠群藝術館也即將破土動工。
顧冠群隱居深圳多年,他把自己在梧桐山的畫室定名為“燕鵬居”,在這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畫中游。2007年,把毛澤東的詩句“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自己座右銘的顧冠群突發奇想,在64歲的時候決定重新出發,擴展自己的藝術領域,從中國書法、水墨的創作轉向油畫創作。他認為,中國的油畫應該有中國特點,中國畫明快、簡捷、色彩鮮艷、構圖講究,他把這些特點融入到油畫創作中,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中國式油畫”。經過半年多的閉關修煉,顧冠群創作出90余幅作品,這些畫雖然是用油畫材料畫成,卻使用了中國畫的諸多題材和元素,具有強烈的裝飾色彩。顧冠群說:“什么是畫,畫是美的必然統稱和象征。而每幅作品力求美得讓人理解、接受、易懂,不管是色彩還是構圖。如果單純為了創新,追求新潮,刻意去搞成‘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甚至不知畫的是什么東西,這樣的作品我不推崇。”正是基于這樣的傳統觀念,顧冠群雖然“不務正業”地搞起了油畫創作,但在作品中卻大量使用了中國畫的筆法、構圖、色彩,作品內容也偏重具象,力圖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65歲的他談得最多的是“學習”,他說:“今后我也要多學習西方的油畫風格,不斷把自己繪畫意識和創作方法進行融合、提煉,逐步形成自己的油畫風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