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太原10月4日電 題:“藝考”合格證:高考“籌碼”承重的背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建平、劉翔霄
2008年高考已塵埃落定。對于選擇下一年參加藝術招生考試的考生而言,經過前一階段緊張忙碌的報名,很多人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各種藝術招生的培訓班里。為了獲取一張“藝考”合格證,他們將投入另外一場“前路未卜”的競爭。
“藝考”成為大學“敲門磚”
對美術并無太多興趣和積累,參加藝術考試只是因為學習成績平平,想更加容易些考取高校--近年來,隨著藝術類高等院校的擴招,“藝考”似乎成為越來越多高考生走進高校的“終南捷徑”。

資料圖片:藝考大軍蔚為壯觀。2008年2月20日,“藝考”考生在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覽大廳參加考試。當日,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將考場搬進了2萬多平方米的濟南市舜耕會展中心,7000多名美術類專業考生在這里參加考試。2008年山東報名參加普通高校藝術招生的人數達到16.1萬。 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以山西省為例,據教育部門統計,2008年全省報考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4.3萬人,比2007年增加1萬多人。
在山西大學一家美術招生培訓班門前,來自山西忻州的劉燕在家人的陪同下來此報名。劉燕今年升高三,之前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在這里接受為期7個月的美術培訓后,將走上藝術招生的考場。
記者在這家培訓班了解到,像劉燕這樣無任何美術基礎、以通過藝術考試為目的的考生,占到整個培訓班的70%。除了支付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學費外,外地來的考生還要支付數額不等的食宿費用。但是他們告訴記者,家人對此都非常支持,盡管他們當中有不少來自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村家庭。
高考落榜生張迪在復讀時選擇了明年參加藝術高考。她告訴記者,如果她的藝術專業課通過了,明年她只要文化課成績稍有提高,就有望被一本院校錄取。
一位去年參加藝術考試落榜的學生告訴記者,在山東,“藝考”人數最多的時候,“臨考前連個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在真正的藝術愛好者看來,這些參加培訓的學生是“披著內行外衣的外行”。自幼學習雙簧、曾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名次的嚴鍇說:“在考試的重壓之下,這種靠短時間狠練、臨時上戰場的做法,容易使學生對藝術產生反感,對藝術本身也是一種褻瀆。”

資料圖片:2月20日,“藝考”考生在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覽大廳參加考試。當日,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將考場搬進了2萬多平方米的濟南市舜耕會展中心,7000多名美術類專業考生在這里參加考試。2008年山東報名參加普通高校藝術招生的人數達到16.1萬。 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黑畫室”背后隱藏暴利
想要速成,就得參加以應試為目的的培訓班。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眾多良莠不齊的培訓班應運而生。
走進山西大學附近的許西街,相隔不遠就會看到一家高考藝術培訓班。當記者要求看辦學資格證件時,這些培訓班多數不能提供。
不少培訓班就設在條件簡陋的旅館里,學生們在美容美發店和餐館樓上學習。在“生意好”的培訓班“教室”里,記者看到每個學生人均占地面積不到1平方米,人人站立,支個畫板,除此再無余地。
條件雖簡陋,收費卻不含糊。每月800元到1600元不等。有些“資質較深”的長期班收費在1.5萬元左右,并且要求一次交清。一個培訓班學生少則數十人,多的達到200人。
幾個月的速成培訓,真的就能與有著良好根基的藝術特長生形成競爭優勢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幾乎每一家培訓班都能拿出自己的歷年學生成績,并稱進入某藝術院校的考生也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只要認真學就能通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