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藝術之火在江南水鄉蘇州點燃。本色美術館的創建再次說明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更是一項令眾多民營資本興奮和為之追逐的理想商業投資模式和品牌打造對象。
然而,民營美術館的歷史在中國并不長久,上個世紀90年代起,第一批“吃螃蟹”者在建立不久就紛紛“隕落”。短短10多年的時間里,第二批和第三批民營美術館繼續以雨后春筍般的速度在全國各地興起,如北京的今日美術館、上海的證大現代藝術館、上海的當代藝術館還有深圳的OCT當代藝術中心等雖然目前走勢還不錯,但對于如何成功都在摸石頭過河之中。對此,本色美術館是怎樣思考的呢?他們又有著怎樣的規劃呢?館長薛建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上海證券報:請問本色美術館的創建資金主要來自哪里?
薛建新:本色美術館的前期的場地硬件投資近3000萬人民幣,所有資金都來源于投資人陳翰星“本色實業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連鎖“本色音樂沙龍-酒吧”和“本色造品實業有限公司”。除主體13畝用地之外,美術館河對面的二期商業用地16畝也已被納入名下,由此規模來看,“本色”將屬于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私人美術館。
上海證券報:投資人投資文化藝術產業的主要意圖是什么?是否有趕時代潮流之嫌?
薛建新:投資人陳翰星自幼就酷愛藝術,從原蘇州絲綢工學院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后雖然進入了商界,但對于藝術一直有著非常深厚的情結,后來還創建了連鎖“本色音樂沙龍-酒吧”這種文化企業模式,并運營至今。對于美術館的創立,并非他的突發之想。早在十年前,他就在思索這個項目,并在這十多年里一直在針對世界各地的畫廊、美術館進行考察。2004年,當他成功購置到蘇州東南郭巷工業用地13畝后,就開始著手建設直至今年9月正式落成,而且美術館的建筑設計都由他獨立完成。
上海證券報:作為一個旅美藝術家,您為何選擇擔任本色美術館的館長?對于當前的中國當代藝術環境您有怎樣的感受?
薛建新:1988年,我離開現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赴紐約巴德學院攻讀MFA學位,并一直在紐約和新澤西居住至今。18年的海外生活,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相反有了更深刻的思考。2004-2006年在美國東方文化基金會和美國新英格蘭現代藝術中心博物館-當代藝術館擔任董事兼館長期間,我也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如今,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震驚,并深深吸引著我。2006年陳翰星越洋電話告訴了我他的設想。于是,2007年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參與了美術館的初期建設并擔任了第一任館長。
上海證券報:作為又一批新興民營美術館,您作為館長將如何帶領本色美術館在新一波浪潮中樹立自己的品牌并走出自己的個性化道路呢?您有著怎樣的規劃?
薛建新:本色美術館的目標就是以長江三角洲為基地,立足蘇州,以北京為輻射、以紐約為橋梁,將打造成一個獨具江南水鄉特色的當代藝術殿堂。目前,本色美術館已擁有自己非常廣泛的國際交流平臺,未來將與紐約的MOMA,高更翰美術館等世界級藝術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藝術家工作室的交換和巡回展、邀請展等合作項目。另外,在蘇州市政府領導重視下,美術館周邊的文化創意區域“本色創意園”已經從區發改委立項擴建水域和湖面,形成生態外圍環境,將形成一個以本色美術館為核心蘇州地區文化創意引擎。
上海證券報:作為非盈利美術館,資金問題非常關鍵。對此,本色美術館將如何解決日后維持美術館運營的資金問題呢?
薛建新:按照中國目前的現有體制,我們這樣的非營利美術館資金上還是得依賴于自身。今年年初,我們已經開始在美術館河對岸自購的16畝土地上建立一個可以容納1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一個150個座位的演藝中心;另外還有自己的個性酒店,音樂酒吧沙龍,中高檔餐廳以及數個商業藝術畫廊和藝術創意設計公司等的商業中心。這個項目的開發將成為整個美術館生存的“造血干細胞”。另外,我們還會通過的自身的學術品牌,對藝術家的創作進行藝術附加值的開發和市場開拓。當前,我們已經成立兩個專業團隊,一個是國內的創意開發,另一個則是負責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市場開拓。
以藝術之名,追逐理想商業模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