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腳印首留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航天員將于27日下午4時30分進行首次太空行走。預計神七航天員的出艙時間,從打開艙門算起,到關上艙門需要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航天員在艙外活動20分鐘左右。
由于所有工作均在微重力條件下進行,艙外航天服組裝與測試工作十分繁重,根據地面模擬結果,整個過程需要12小時左右,在飛船運行第19圈左右完成。據新華社
出艙過程將電視直播
王兆耀昨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明天肯定會向全國人民和世界媒體公開透明地播出出艙活動。
今晚釋放伴飛小衛星
除了艙外行走,今晚將釋放伴飛小衛星。這項實驗將檢驗對兩個航天器進行相對運動控制的能力。
今日三大看點
看點1:航天員輪休準備出艙
今日上午,3名航天員將交替休息,為即將進行的艙外活動養精蓄銳,把身體和心理狀況調整到最佳。
看點2: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
如果各系統狀態滿足出艙活動要求,航天員將如期在今日中午開始出艙準備。下午16時30分前后實施艙外行走活動。
看點3:釋放伴飛小衛星
按飛行計劃,今晚,航天員出艙活動結束后,將釋放伴飛小衛星。飛船返回地面后,小衛星經過多天多次變軌,逐步逼近留在太空的軌道艙,最終形成繞飛。(新華社)
三大空間病考驗
考驗1 空間運動病
防治:訓練+服藥+打針
受太空環境因素影響,航天員可能出現失去方位感、頭暈、嘔吐、惡心等癥狀,嚴重時將無法出艙。航天飛行前3天是空間運動病高發期,發病率達到50%。防范手段是首先對轉椅訓練中航天員的生理指標和身體反應進行量化評分,從而判斷航天員對刺激的承受能力。第二是藥物方法。除國際上通用的西藥,還首次帶上了研發的提高心血管能力的中藥。飛行前8小時開始服藥,一日3次,在出艙階段還將使用針劑注射。
考驗2 減壓病
防治:吸氧排氮+控制體重
從發射升空到穿上艙外航天服執行出艙任務,航天員所處的大氣環境將在短時間內從1個大氣壓(101千帕)減到40千帕,航天員可能出現關節疼痛,嚴重時可能引起頭疼、呼吸紊亂甚至意識喪失。
航天員在出艙前,需要把體內多余的氮氣排出,用氧氣代替。同時,訓練期間對航天員的體重有嚴格控制。訓練的這10年間,他們的體重只有一兩斤的浮動。
考驗3 體力耐力下降
防治:訓練+服藥+飲料
神七出艙活動對體力要求很高。雖然太空行走只有約30分鐘,但出艙前航天服的調試、組裝、訓練等很復雜,航天員得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此外,航天器加速上升和減速返回時,從地面上的平常重力到上升時的超重、太空中的失重,繼而到返回時的超重,重力的變化對航天員的耐力構成了極大的考驗。對此,地面上就加強體質訓練,上天前服用提高體能和心血管調節功能的中醫藥,飛行期間喝具有電解質補充功能的飲料以緩解疲勞。(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出艙第一個動作
探出腦袋對著鏡頭打招呼
神七出艙全程詳解
從神七飛船在軌飛行的第9圈起,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進入軌道艙開展艙外航天服組裝和檢測工作。在長達十幾小時準備工作后,翟志剛穿著“飛天”艙外航天服,于昨日23時36分第1次在神七軌道艙內亮相。今日16時30分左右,中國航天員將首次進行空間艙外活動。出艙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在軌組裝、檢查與訓練段,服裝準備與過閘段,艙外活動段和返回過閘段。其中8個關節點尤為重要。
1 穿衣
飛船發射時,艙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的,因此航天員首先要啟封服裝,然后組裝出完整的艙外服,再把凈化器、氧瓶、電池、無線電遙測裝置等可更換部件裝上航天服。在“鉆”進服裝后,還要對服裝進行尺寸調整、氣密性檢查和全性能測試。其間,一人操作,另一人讀操作手冊。
2 預演
穿上個人裝備進入艙外服后,航天員進行移動,體驗失重狀態下移動和操作的特點,找好開艙門位置和手腳著力點。在約100分鐘在軌訓練中,航天員要把整個在軌準備和艙外活動預演一遍,但運動量不能太大,以防患上空間運動病。
3 搬家
神七軌道艙既是航天員的生活艙,又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過渡”地帶即氣閘艙。因此,在讓軌道艙與太空環境完全達到一致之前,航天員需要把軌道艙里不能耐受低壓的物品轉移到返回艙。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供水器、飲水嘴、尿液儲箱管路、手持攝像機、醫學檢查用的血乳酸儀等。
4 卸壓
航天員再次穿上艙外服后,需檢查服裝和艙對接系統狀態及氣密性。在艙外服加壓中,軌道艙慢慢卸壓。軌道艙氣壓卸至3千帕時,服裝轉入完全自主供氧和冷卻。此時,艙外服里的壓力是40千帕———這是人體能承受而又保證靈活性與氣密性的壓力值。
5 開門
軌道艙氣壓降至兩千帕左右,就可以開門了。首先是解鎖,然后拉著艙門手柄把門開到60度。等艙內外壓力平衡了,才把門完全打開。如果打不開,就得用撬杠工具把門“撬”開。打開門、出艙前,航天員還要給艙門罩上一個保護罩,防止發生剮蹭。最困難的是,在需要用一只手固定身體的情況下,這些動作都是單手進行。
6 取樣品
頭先腳后,是航天員出艙的“標準動作”。按照計劃,01號航天員半個身子探出去后,首先要對著推進艙上的攝影頭“打招呼”,然后取下放置在軌道艙外壁上的固體潤滑材料樣品,遞給艙里的02號航天員。
7 行走
實驗材料遞入艙內后,01號航天員將沿軌道艙壁行走,兩條安全系繩與母船相連,每一步操作前,都要先在艙壁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繩掛鉤,一根固定好,另一根才能改變位置。在失重環境中,身體沒有任何可依靠的發力點,只能在安全系繩掛鉤幫助下,通過手在飛船艙壁把手上位置的改變實現身體移動。
8 回艙
與出艙相反,航天員在進入軌道艙時是腳先頭后。跟著關艙門,軌道艙復壓,之后才能脫下艙外服。此時,在返回艙里負責飛船監測與地面聯系的03號航天員已獨自工作30多個小時。等軌道艙與返回艙壓力一致后,兩艙間的門被打開,出艙活動全部結束。(新華社)
“飛天”艙外航天服數據
重量:120公斤。
大小:最高達兩米,背包高度1.3米。
尺寸:通過調節大小,身高1.60~1.80米的人都可以穿。
造價:約3000萬人民幣。
服內壓力:40千帕(這是人體能夠承受而又保證靈活性與氣密性的壓力值)。
外層耐溫:能耐受正負110℃的高低溫。
抗壓能力:120千帕(一個標準大氣壓為101千帕)。
保障能力:可保證4個小時出艙活動。
可靠系數:0.997。
穿脫時間:地面上可自行在兩至三分鐘內穿脫。在太空中,從準備工作到完全穿好服裝,大約15個小時。
研制周期:世界上研制航天器的周期通常為7到10年,中國的艙外航天服從立項到投入使用,用了4年時間。
設計理念:保證兩倍到三倍的安全余量。(新華社)
神七花絮
■航天員妻子 都是張家人
神七3名航天員相似地方太多了!同年生,都是農家娃,都愛打籃球,就連3人各自愛人的姓都一樣。翟志剛愛人叫張淑靜,劉伯明妻子叫張瑤,景海鵬妻子叫張蘋,就連楊利偉的夫人也姓張。(人民日報)
■郭德綱 太空“說”相聲去
這次伴隨航天員的還包括百首歌曲,既有宋祖英、鄧麗君的,也有周杰倫、王力宏等人的,以及部分奧運歌曲、民間京劇、黃梅戲等。而愛聽相聲的翟志剛還收錄了郭德綱的相聲片段。(彭志強)
■博爾特 地球飛人賀太空飛人
作為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奧運百米冠軍博爾特也向神七成功發射發來祝福:“中國航天員真厲害,可以在太空跑步!祝福他們完美表現,期待他們凱旋!”(解放日報)
解密出艙第一個動作:探出腦袋對鏡頭打招呼
解密出艙第一個動作:探出腦袋對鏡頭打招呼
解密出艙第一個動作:探出腦袋對鏡頭打招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