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杜貴堂是贊皇縣胡家莊地道的農民,七八年前一個偶然的機緣,他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數年來,杜貴堂不辭辛勞,奔走在周邊的太行山上,將他從山上找到的“寶貝石頭”帶回來,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石頭工藝品煥發異彩
9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胡家莊時,杜貴堂正張羅著給生病的老伴做飯。老人雖然年歲已高,然而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得知記者來意,老人小心翼翼地從屋里搬出幾件作品。老人雕刻的作品以硯臺為主,每件硯臺造型各異,或蛟龍騰空、或神龜四顧。無論是蛟龍身上的龍鱗,還是神龜背上的花紋,都栩栩如生,仿佛龍鱗與龜背下就是鮮活的生命。從這些作品不難看出老人的匠心獨運。看著眼前鮮活的作品,很難想到,老人是沒有上過一天學的農民。
■偶然機遇與石頭結緣
老人說,他自小父母雙亡,看著村里孩子上學堂,他羨慕不已。為了識字,他逢人就請教,然后拿起柴棍在地上練習,經常在田間地頭學會一個生字。后來慢慢的,一般的字都認識了。
55歲那年,老伴生病,為了照顧相濡以沫的老伴,老人不能長時間外出。勤勞慣了,老人閑著全身不舒服。那時村里有人雕刻墓碑之類的石刻銷售,雖然從沒有擺弄過鑿子,老人也試著開始揣摩、雕刻,這一琢磨,還真弄出了名堂,時間長了,他竟然成了遠近聞名的石刻藝人。
■山上找來“老君石”
除了造型精美,作品所用的材質也與眾不同。這些作品都呈黑墨色,散發著青色的光暈,觸手溫潤滑膩,用老人的話說,就如嬰兒的肌膚。這種石頭據說叫老君石,非常獨特,外表看與普通的石頭無異,但是除去其表層,里面的石頭入手棉軟,非常適合雕刻,更奇特的是,盡管易于雕刻,這種石頭韌性極高,用錘子都不易砸爛。然而這種石頭數量非常少,為了找到這種石頭,七八年間,老人幾乎找遍了周邊20公里方圓的太行山,最遠時甚至跑到了數十公里之外的幛石巖。
■逮來蝙蝠當原型
在老人作品里,一件五蝠硯作品受到眾人喜愛。硯臺蓋的五只蝙蝠姿態各異,或展翅欲飛,或蜷曲休息,雕刻得惟妙惟肖。老人說,在雕刻這件五蝠硯時,他特意逮來一只蝙蝠,白天黑夜觀察它的習性與動作,直到它的每個眼神都了然于胸,然后一氣呵成,集中精力將其完成。
老人說,他做過試驗,用這種石頭雕刻的硯臺盛墨,墨汁三月不干。
贊皇七旬翁石頭雕出精美工藝品
贊皇七旬翁石頭雕出精美工藝品
贊皇七旬翁石頭雕出精美工藝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