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前進型》2007年 表現機械文明結晶和嚴謹細膩的圖形 韓巨良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畫壇逐漸涌現了所謂“新生代”的畫家現象。他們基本上是以上世紀60和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為主,而在90年代伊始初顯畫壇。關于“新生代”畫家的架上藝術,這回兩位業內人士,進行一次對話。
李:“新生代”的特點是,得天獨厚地感受多元開放的文化環境,沒有包袱和戒律,以學院派成長的專業背景,自由地進行著其藝術創作的選擇。其中圍繞著豐富而多變的青春圖像,展開著時代演變過程中珍貴的心靈印記。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藝術作為現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種詮釋,正是當代藝術家個性和靈魂的真實呈現。
徐:“新生代”繪畫與上世紀80年代的知青繪畫對逝去青春的追憶相比,“新生代”繪畫也是另類的“青春”主題繪畫。上世紀90年代所呈現的藝術風格的流變,實際上也折射出當中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商業文化對社會的侵入和移植。
李:顯然他們的成長過程,折射著中國當代文化的豐富變化,其中包含著紅色主題、藝術新潮、商業消費、信息科技等社會時代所給予心靈世界的烙印。使得這一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其獨特的心靈力量和時代敏感,以示內涵與思想、銳氣和才情。
徐: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一系列畫展,諸如北京的《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上海的《新具象畫展》和杭州的《85新空間展》以及1990年北京的《新生代藝術展》乃至1996年《回到視覺——中國美術學院具象表現繪畫5人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現出在特定文化語境之下這些“新生代”的架上繪畫發展衍變的基本脈絡。
李:與知青一代藝術家不同,“新生代”的創作重心不在宏大敘事的構思,而是更為關注自己的切身經驗。這使他們總是近距離地表現身邊的人。他們的思想觀念與傳統觀念拉開了明顯距離。他們喜歡真實而透明的生活,觀察別人同時反觀自己。其作品從表面上看極其客觀,但本質上是一種超越了客觀的主觀再現。正因如此,“新生代”藝術家方能以特有的方式進行創作?!靶律笨桃饷鑼懬啻簳r期即時的個人生活的生態及社會態度。
徐:在這里,獨特的話語方式既是文化立場,又是對現實生活進行評說的有效方式?!?5新潮”以來,架上繪畫領域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傳統思維定勢下,解決“我”與“社會”的關系問題。
李:他們生活在這與時共進的年代,當代圖像的視覺經驗對他們的影響顯而易見,特別是在創作方法和作品樣式方面。他們的作品在許多方面具有新的特質,而與前輩畫家全然不同。他們敏銳地感受著文化背景的時代轉型和深刻影響,伴隨其間的是一系列創新求變的創作方法醞釀和出現。
徐:圖象的挪用,成為“新生代”繪畫的主要特征。在許多中青年藝術家那里,或者更多是依賴現代傳媒制造的流行圖像與符號獲取畫面中的藝術形象,或者是利用藝術與攝影、電腦的交叉之處獲取畫中的圖像。
李:這些青年藝術家們是在全新的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當代多元文化語境中各自尋找著適合個人的藝術觀念和表現方式,并以他們的作品不斷地審視自身的成長及文化背景。
徐:改革開放30年來,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知青繪畫到90年代初的新生代繪畫,以及卡通一代的“80后”繪畫現象等。其中寄寓著對青春歷史的一種反視,夾雜著生命成長的記憶,帶觀者進入想象世界,而其間無一不透析出近30年來藝術家不同的青春命題和審美價值取向,其文脈顯現的多元變化,也顯現了時代不斷開放的成果。
(李超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 徐明松為《藝術當代》雜志編委)

《迷人的園林》1996年 強化園林景觀與人類生存的美好記憶 景柯文

《海經——太平洋》用心靈感受,用筆觸表達大自然的氣勢恢弘 石至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