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農民畫凸顯現代氣韻
原本以古樸、寫實地表現農民生活的金山農民畫,在前天開幕的“風行水上——首屆原派繪畫展”上卻多了一份雅致和氣韻。
記者在上海聚榮軒56藝術館看到,35幅被稱為“原派繪畫”的作品,仍以農民畫慣常的天地人文為題材,只是畫家在立足原生的基礎上,更注重取意,并與現代藝術結合,兼容了不同藝術門類的優秀元素,使作品更具氣韻。如高風創作的展品《風行水上》,取材于天地間的自然景象風和水,它們原是無形之物,但當風吹至水面,水面便泛起漣漪,形成波紋,于是風便有了性情,水也蘊涵了氣韻。
再如陳修創作的《大地的呼喚》(見右圖),描寫的是在一大片豐收在望的稻田間,幾只青蛙在清澈的水溝里自由地跳躍、游泳。畫家是想通過美好的畫面,用意識表達:農村城市化發展令人向往,但同時不可避免地碰到許多問題——良田正漸遭吞噬,青蛙在力遭捕殺,水源在經受污染,自然生態在工業文明的進程中遭受著破壞。
半個世紀以來,以種田為生的金山農民,憑借天性和樸素的審美觀,將自己生活最美好的瞬間凝聚于筆端,逐漸形成了農民畫獨特的風格,構成了以群眾性和業余性為主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對土地的依戀讓畫筆的風格趨向古樸,田野與勞動的人們在畫里隨處可見。但值得關注的是,金山農民畫發展到今天,已然融合了許多現代元素,今天的年輕畫者與他們父輩不同的是,農民畫家已不單單是種田為生的農民,而是被城市概念與現代藝術觀念滲透、有藝術理想的以畫為業的畫家,農民這概念在他們身上正在淡化,這在《風行水上》里有充分的體現:這里的風與水已經充滿現代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民畫的巨大改變也反映在作畫材料運用上的明顯突破:以往的農民畫基本使用水粉著色,而這次展出的作品采用的都是國畫的原料,從而給了內容以另一種渲染效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