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自昨日召開的《攜手2010:寧波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籌備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經過4年的建設,寧波博物館將于12月初開館,而博物館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創新模式也成為我市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亮點。
創新之一:市、區兩級政府共建
寧波博物館首創市、區兩級政府共建的模式。博物館從2004年年底開始籌建,由市政府和鄞州區共同投資,總投資2.5億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占地60畝。
寧波博物館黨支部書記董貽安認為:“博物館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實行‘一館兩牌、一庫兩用、一樓兩辦’,實現了市、區兩級資源、平臺共享,這樣就避免了市、區兩級各建性質相同的博物館造成資源分散和浪費。這是一種跨行政級別,共享博物館資源的創新。”
創新之二:建筑新鄉土主義風格
記者昨日在寧波博物館看到,已露雄姿的博物館北部為一片水域,博物館整體像一艘從水中上岸的大船。而其外形更具江南特色:外墻由“瓦爿墻”和“竹條模板混凝土”混合構成,兩層以上,建筑開裂,微微傾斜,演變成抽象的山體,使建筑整體成微微向南滑動的態勢。
董貽安告訴記者:“寧波博物館建筑倡導的是一種新鄉土主義風格,強調地方特色和民俗化特征?!咩輭Α褂昧松习偃f塊城市拆遷回收的歷代舊磚瓦,由50名工匠手工磚砌,使博物館一建成就凝聚了千年歷史,建筑本身就是歷史展品。而使用竹的紋理,更突出了江南人文自然、鄉土風格,非常節約、環保?!?nbsp;
創新之三:廣泛開展國際交流
寧波博物館在開館之初就爭取到了一次向世界宣傳展示自己的機會。原來,2010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寧波博物館得知消息后,就主動申請舉辦《攜手2010:寧波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這項活動得到了國際博物館協會、國家文物局和寧波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據目前籌備進展情況,論壇將在博物館開館期間舉行。屆時,包括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在內的11位執行委員和國內外博物館專家將齊聚寧波,就“21世紀博物館的核心價值與社會責任”及“博物館與社會和諧”、“博物館與文化多元性”、“博物館與城市發展”等問題開展研討。
記者還獲悉,寧波博物館還正積極爭取與寧波國際友好城市的博物館建立合作平臺,以強化國際化程度,擴大國際交流合作。
創新之四:拓寬發展渠道
寧波博物館在建設之初,就計劃實施“動員海內外寧波籍著名藝術家、收藏家向寧波博物館捐贈藏品的世紀工程”。目前,已收到92歲高齡的中國當代著名版畫家、上海寧波籍人士邵克萍畢生創作的版畫精品、木刻版、手稿。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首創者、北京大學陳炎教授等向寧波博物館表達了捐贈意向。
此外,寧波博物館擬發起成立“博物館發展基金會”。據透露,基金會成立后,策劃的第一個項目是寧波博物館與中國文物報社舉行的“中國博物館十大風云人物評選”活動。
董貽安透露:“我們計劃聯合中國內地沿海城市和港澳地區的博物館一起發起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海事專業委員會’,以求在該領域合作、探索,合力形成推動海洋文明發展的力量。這些舉措為博物館事業可持續發展拓寬了渠道,增強了后勁。”
創新之五:形成志愿者服務模式
據悉,市博物館開館后,將充分利用全市已有的67萬名志愿者,形成成熟的志愿者服務模式。據介紹,博物館將常年安排志愿者進博物館展示文明形象,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將通過志愿者社區成熟網絡,開展“流動博物館”進社區活動,使固定的博物館“流動”起來,送展覽進部隊、學校、社區、鄉村,由駐地志愿者組織觀眾觀看、講解展覽、維護秩序。
寧波博物館將于12月初開館 諸多創新“亮點”紛呈
寧波博物館將于12月初開館 諸多創新“亮點”紛呈
寧波博物館將于12月初開館 諸多創新“亮點”紛呈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