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此前該拍賣行就把這次所有的518幅拍品進行了預展,但昨天拍賣現場卻非常平淡,大部分書畫作品的成交價多在1萬元~3萬元之間,較高的成交價如趙書儒、唐寅、潘天壽之類名家的作品也不過24萬元~30萬元。據主辦方介紹,相比在杭州、上海舉辦的同類拍賣會,寧波不僅人氣明顯不足,而且同類別拍品的成交價格也低于周邊市場水平。
成交價格平平
此次拍賣會拍品包括明代至近代的書法、國畫518件,其中不乏沙孟海、潘天壽、文征明、康有為等名人字畫。拍賣正式開始,臺下應價一直小心翼翼。從整場拍賣會來看,重點作品潘天壽的花卉最終成交價26萬元,雖比最高預估價高了8萬元,但競拍過程并沒有想象中激烈,四五個回合即鎖定了成交價。
現場一位來自紹興的競拍者告訴記者,今年初他把資金都買了股票和基金,因此現在手頭已經不寬裕了。“有不少藏家都是這個情況。”他說。
本次拍賣負責人勞一衛說:“今天拍賣的整體價格比起2006年的高峰時期來說,大約回落了近50%。經過兩年前的一輪暴漲后,2007年書畫拍賣市場逐漸走入低谷,至今仍處于調整期。”
本地拍賣為何遇冷?
書畫拍賣在寧波遇“寒流”,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寧波人對藝術品投資毫無興趣。一位在寧波長期從事書畫拍賣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寧波人對藝術品投資的熱衷,在全國很有名氣。在寧波特別是余姚、慈溪一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書畫消費圈,而這個圈子里的藏家大都不會關注本地的拍賣市場,他們每年都定期去參加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舉辦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該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在上海舉辦的一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曾出現過戲劇性的一幕:一位寧波買家因為到場比較晚,只能坐在臺階上。現場有一件重點拍品的競拍非常激烈,價格一直叫到1000萬元。這個高價令場內鴉雀無聲。就在這時,坐在地上的這位寧波買家開始舉牌應價,在最后時刻展開了高價位的爭奪。拍賣師震驚之余,連忙請工作人員給那位競買者搬來椅子。
該人士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怪現象”,跟寧波的藝術品投資氛圍有關。寧波前幾年舉辦過一些書畫拍賣,但大多檔次不高。“真正想投資的買不到好東西,而經濟實力一般、對藝術品感興趣的人,買到的東西又大多沒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所以也就越來越沒信心,最后導致市場陷入目前的尷尬境地。
對于此次拍賣會的冷清場面,不少業內人士感到惋惜。他們表示,由于作品征集比較難的原因,寧波現在本土的拍賣行舉行書畫拍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而外來的拍賣行在經歷這樣的“挫折”后,今后再來的可能性也會變小,這對寧波整個藝術品市場肯定是不利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