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內地的當代藝術仍然大行其道,盛行天下,岳敏君、蔡國強、劉小東等人的藝術品依然在拍賣市場上行情看漲。這次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艾未未也被授予了“作品跨越了當代藝術的范疇,穿透了中國社會的心臟”的評價。相較之下,臺灣的當代藝術在最近幾年中乏善可陳,其二者的影響力有著天壤之別。有尖銳的記者問烏利·希克將獎項授予曾御欽的原因,他稱自己倒是很愿意看見有臺灣的藝術家入選,這也和他當初創立中國當代藝術獎時講究多元性的指導思想不謀而合。他不置可否地回答道,“臺灣的實驗電影的先進性不容忽視,曾御欽既堪比歐洲的藝術電影大師,又繼承了侯孝賢等人的衣缽”。烏利·希克坦言,中國當代藝術大獎從來沒有把眼光局限在中國內地,“我們的候選人當中包括香港、臺灣,以及海外的華裔藝術家”。
在老生常談的中國當代藝術獎三個傳統獎項頒出之后,第一次設立的獨立藝術評論獎尤為引人注目。姚嘉善,一位女性,一位工作在北京和舊金山的獨立策展人和作家成為了第一屆獲獎者。倚在沙發上抽煙的她很隨意,留著利落的短發,相比于侃侃而談,她更喜歡付諸筆端,憑借《生產模式:透視中國當代藝術》一文一攬大獎。她的文章關注中國當代藝術正在商品化的過程,尖銳地指出藝術家雇傭勞動力手段的出現,從而導致辦工業化制造的局面。在烏利·希克寫給她的評價里,寫道,“她的論文對于中國國內外的觀眾而言,正是興趣所在”。姚嘉善的文章一語道破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從最開始的蹣跚學步,到現如今的羽翼豐滿,這其中的模式變化耐人尋味。正如姚嘉善所說,“中國的藝術界仍然普遍不關心與藝術創作相伴而生的制造與過程的問題”,在她的眼中,參與當代藝術品制作的助手、工人和工匠們的大量出現,在當地和國際上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1997年,烏利·希克第一次創辦中國當代藝術獎,當時的中國當代藝術還處于半地下狀態,而今天它已經成為中國藝術界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部分。而獎項的頒布也在有意無意間有了一些變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老瓶裝新酒,才能老而彌堅。就如2008年度的獎項中可見的,來自臺灣的藝術家也榮獲了殊榮,而第一次頒出的藝術批評獎更是旨在針對中國當代藝術更深層次的理論上的探討,這些多樣性、多元化的變化趨勢對于中國當代藝術而言將是一劑良藥。
烏利·希克:別讓中國當代藝術淪為商業傀儡
見到烏利·希克的時候,他正閑適地坐在沙發上與姚嘉善閑聊,精神很好,卻時常走神,還不時地抓耳撓腮,言談間不時聽見他爽朗的笑聲。這位前瑞士駐華大使現在的身份是一名藝術收藏家,更是目前為止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最為豐富的收藏家。但是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懷卻不僅限于收藏。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際性當代藝術大獎——中國當代藝術大獎(簡稱CCAA)的創立者和資助人,他不單單愛中國當代藝術,更要從根本上改變正日益嚴重的商業化傾向。因此,在2008年頒發的CCAA大獎中,他將新設獎項的內容,對準了藝術批評人。
《21世紀》:我們注意到中國當代藝術獎中新設立了名為藝術批評獎的獎項,為什么要設立呢?
烏利·希克:1997年設立中國當代藝術獎的時候,我是為了激勵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以及提升中國當代藝術在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中國當代藝術已經成功進入商業化操作模式,并被其影響和控制。我們談論一件具體的作品的價值時,往往去參考蘇富比等拍賣行的拍賣行情,市場其實唯獨只去驗證藝術品好或壞。因此,我開始考慮更深一層次的問題,就是我們需要一些權威人士來幫助我們認識到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因為藝術界的活躍無法掩飾獨立藝術批評的缺失。我設立藝術評論獎正是要在中國推廣獨立藝術批評,讓當代藝術不偏離健康的、學術的軌道,而不至于淪為商業炒作的傀儡。
《21世紀》:中國也有很多藝術評論人,但第一次的藝術評論獎為什么頒給一個外國人,她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
烏利·希克:我覺得這個不應該成為一個質疑。我們選擇藝術評論獎獲獎者的標準是要有國際化眼光,進行的是非商業性的學術研究,并且一定要是當代藝術研究領域的權威。國際上的任何一個符合這些標準的人都是我們評選的對象,我們從來就沒有把獲獎人限定在中國。畢竟世界上有很多獨立藝術批評家將目光聚焦在中國當代藝術上。第一次獲獎者姚嘉善明顯符合這些條件。而且我們評委們也認為,至少在目前看來,國外的獨立藝術評論家批評的眼光更獨到,做得也更好。
《21世紀》:您怎么看待中國的獨立藝術批評?
烏利·希克:相較于藝術市場的活躍,中國的獨立藝術批評顯得很不實際,而且商業運作藝術也對藝術批評帶來了許多不認真的影響。我認為中國的藝術批評一定要學會不被商業左右,堅持走學術的道路。但是我也看到我相信中國有一些很好的藝術評論家,但是他們的生存處境并不樂觀。但是藝術批評界力量薄弱不僅僅在中國,在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問題。因此,我們給中國當代藝術獎藝術評論獎設立了獎金,獲獎人將會得到1萬歐元的獎金。這也是希望得獎者能有大量的費用進行日后更多的調研,不至于因為得不到資金支持而放棄獨立的寫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