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Zhou 廣州
從三年展中看出物質誘惑
在轉機時溜達
如果觀看一個展覽采用倒序的方式,那么這次在三年展中首先找到的終點,是一個國際轉機點,墻上許多漂浮的白云里都寫著摸不著頭腦的雋語:“一種自由叫國際轉機”、“他的身份是他人的,他只知道自己被‘身份’了”、“一塊沒有身份的熱情的肉,在轉機。”玻璃柜子里,放了許多垃圾桶。
轉機的機場,往往在普通概念里是打發幾個小時等待時間的中轉站,常有免稅煙酒或者香水名牌,拖著新秀麗或LV旅行箱的人來來往往,在藝術展中,成為向后殖民主義說再見、尋求自己身份認同的場所。
“宅”與閨房
紅色的房子里,充滿曖昧氛圍,有電腦供觀看者互動游戲,標準的宅女世界。在這坐紅房子不遠處,有許多冒牌奢侈品的展示,從Chanel的包到Nike的鞋,買假貨的收據都貼在墻上。宅女的閨房可以理解成為網絡購物的新消費模式,點擊鼠標,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包括情趣玩具。
等待被填充的相框
許多黑色的,大小不一的相框,成為觀眾拍照的最好背景,可以填充上任何人的笑臉或動作,將相機的快門速度調好,然后跳起來,便能拍下懸在相框中的運動者。在我們的生活里充滿各種各樣的框架,不少框架都放滿了圖片,擺在桌面、床頭或者視線所及的各個地方。而這次展覽中,框架、屏幕也是無處不在的元素,巨大的黑色相框將這種對時間凝固的欲望,極致地濃縮起來。
關于LOGO的故事
二樓有許多模特,模特的衣服上都有相關的內容。兩位來自奧地利建筑師一直在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他們發現在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過于疏離,即使是在路上塞上一個小時的車,鄰座的人也不會有更進一步的接觸。他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模特,穿上相同LOGO的衣服,以代表他們是一個群體,通過這種視覺性的東西增進人們的親近感。
對于名牌的追求,某種程度上和這個創作的理念有相似之處,人們用名牌標識自己的身份,求同存異或者黨同伐異,無論在街頭、地鐵、公司還是交際場合,這樣的追逐與比拼無處不在。
能量世界
巨大的紫水晶球或者德國藝術家根據易經整理出來的運程計算圖,都是能量學說在生活和時尚領域的藝術寫照。每個人從水晶球的小洞里看進去都只能看到光怪陸離的一小部分,至于未來是什么樣子?你究竟相信星座、塔羅還是紫薇斗數?
仿佛酒店大堂的旋轉門與屏幕
第一次見到那個旋轉門,以及背后的眾多屏幕,有種即將入住一家高科技酒店的感覺,旁邊的長沙發上,周末也坐滿了觀眾,對著里里外外眾多屏幕,不知有多少人找到了他們想看的頻道,但至少能有一點休息時間與空間還是好的。旋轉門的本意是“外國人不能入內”,有著風水輪流轉的設計意念,進去后,還能聽到變了形的國際歌——不斷打鐵的聲音,倒覺得那塊上書“internationel”的鐵板,很適合給Diesel等牛仔系列做廣告背景板。
在青花瓷迷宮里拍MV
幾乎每個人進入這個剪紙迷宮里第一個想法都是:“可以拍MV”。要找到出路并不難,而要外國藝術家剪出如此具有中國特色的剪紙卻要費點心思,當然,如果愛DIY的你也可以參考這種創意為房間換種墻紙。
除此之外,還可以借藝術展之際,到以下地點走走:
星塵——錄象展映及交流
時間:9月21日10:pm-11:pm
地址:廣州先烈東橫路60號乒乓空間
小洲村.com(小洲青年藝術節)
時間:9月7日~9月25日
廣東美術館時代美術館
時間:9月6日~11月16日
地址:廣州白云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
HongKong 香港
逛街時遇到的藝術展
惡搞了一輪三年展之后,繼續到物質世界尋找俗世清流。雖然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或者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大多數人去香港惟一的念頭都是沖著換季去的買!買!買!,但在買的同時,你是否曾留意到那些在商業夾縫中生存的藝術小花,在懸崖上露出頭迎風招展,一不小心就成就了某品牌驚世駭俗的另類形象。
在旺角看午夜街頭戲
你應該記得旺角西洋菜街上的giordano concept的位置吧,也就是i.t.、izzue前的馬路上,附近有不少電器旺鋪的那條街。你是否曾有過深夜陪朋友血拼,累了坐在等人試衣的樓上或者馬路邊、看午夜街頭戲劇的經歷?
2goods這群年輕人,一邊打著“好戲量”的名號演街頭戲,紀念黃家駒,斥責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一邊在賣各種創意t-shirt,有劇場系列、“啰”系列、好系列等,連店的卡片也設計成一件t-shirt的形狀。而演街頭戲的一群年輕人,有時在招募女朋友,有時在先生的訓練下扮乖學生,雖然每次都無法看完他們演的一出戲,但穿著創意tee演街頭劇這種賣t-shirt的方法也頗具特色,至少在午夜的旺角街頭,既近乎行為藝術,也吸引不少路人。
在APM邂逅列儂與飛車黨
當廣州三年展上“列儂與洋子的春天”被工作人員告知是“黃色錄象”而無法播放,我想起了在DNM的書店里遇到的荒木經惟(araki nobuyoshi)畫冊以及APM時裝店里瞥見的列儂頭像。那位專業的店員對于“是否有日本攝影師畫冊”的第一反映就是“Araki先生”,當還沒有轉換過來誰是“Araki先生”時,只要翻開其中任何一頁見到的裸女,便知道這是比Terry Richardson更直接的荒木經惟。而列儂的頭像,出現在觀塘APM的izzue店中,并不奇怪。一進門的摩托車、汽油桶、巨大五星、探照燈等,和刻意在地下室擺巨大鐵桶營造酷勁的diesel如出一轍,他們有時像JOYCE、有時像diesel,正如其中服裝的風格與大牌設計的接近程度,戴著墨鏡的列儂與墻上黑鏡框里的甲殼蟲樂隊頭像、摩托車手繪草圖,都不過點綴了一家酷店,以及他們企圖表達的秋冬凜冽情緒。
DNM,從廁所到走廊,處處暗藏好玩機關
香港銅鑼灣怡和街上的一處小型shopping mall“Delay no mall”,DNM是其縮寫。和鼎鼎大名的時代廣場相比,這里不特別找還未必能發掘,但在這里也能發現不少新奇好玩的創意。例如去廁所沖水時一不小心就會響起警報和亮起綠燈,或者在走廊的鐘表店鋪里發現一堵被各種時鐘點綴而成、花花綠綠的鐘表墻,而在書店外的走廊上搞小型LOMO相機展也不過是吸引路人的小伎倆而已,走進店里忽然發現一半臥肥女雕塑,配合墻上的畫作,那才叫酷!
不得不提的是其中一家文身店,雖然經過的時候看上去窗明幾凈的,像擺設布景多于真正做生意,但就開在G.O.D.漫畫系列沙發、懷舊國貨柜臺對面,西方的文身藝術與港式漫畫家具、懷舊暖瓶、東方旗袍相映成趣,也是逛街所發現的樂趣之一。
二樓的white noise record是家挺酷的書店,也賣唱片、LOMO相機等,走廊上也有幾個相機展覽。一樓有家裝飾獨特的Te餐廳,以意粉、pizza為主,但周日下午去的時候可能過了吃飯時間,并未見客人,倒是隔壁酒店一樓的后花園里有不少下午茶客。周日去DNM要經過一座菲律賓工人云集的天橋,從中環皇后像廣場一直蔓延到銅鑼灣天橋的周末工人聚會潮,仿佛為即將進入一個充滿藝術氛圍購物場的客人打了支預防針——這是個多元融合的城市,任何文化以任何形式呈現,都有可能。
大商場里的藝術展
香港不少大型寫字樓里,都會有些以雕塑、油畫為主的藝術作品點綴建筑空間。而像商場里的小型藝術展更是常有,尖沙咀海港城是搞藝術展比較頻繁的商場,另外如銅鑼灣時代廣場,也常有小型展覽在商業區擺擺姿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