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計劃,在未來的幾個月中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有從北京798、上海本地M50“轉戰”而來的500余位畫家藝術家簽約免費入駐2年。
曾經在外高橋畫家村住過幾年的琨布雷現在是大東方當代藝術家村入駐標準評審委員之一,當年大群畫家之所以被迫從畫家村遷出,就是因為房主利用畫家的知名度炒熱了房產之后,把整幢樓成功高價出售。而上海現在原創畫家基地和創意園區租金上漲飛快,部分藝術家迫于生活成本之高面臨搬遷,有很長一段時間居無定所。
據悉,大東方藝術家村地塊的開發商原為一浙商,因為南匯新場鎮地處偏遠,開發“東方冠郡”項目商鋪招商似有不暢,于是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四方的畫家們率先入駐,為接下來的房產銷售預熱人氣。兩年的免租期,藝術家們還需提供兩幅作品收藏于大東方當代藝術館。
藝術家不斷地在都市邊緣流浪,每一次的居無定所背后都是為房產商暖了一次被窩——北京的潘石屹曾在自己的房產樓盤之間搞過行為藝術,建了SOHO現代城藝術館;成都的陳家剛把上河美術館與樓盤捆綁在一起,把上河城炒成了中國明星樓盤;上海的M50也從一個瀕臨全面翻造的舊時紡織廠因為藝術家的慧眼而變得寸土寸金……
藝術家和藝術區成為提升地價和地皮知名度的一個廉價手段,此時的文化,便被當做了房地產的一個噱頭。因為藝術的加入,吸引了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藝術捎帶而來的滾滾財富、可能的國際名望,就絕非賣一幅畫、幾個畫商的討價還價那點可見的利潤來估摸。與藝術家同居于一個小區,對很多仰慕上層建筑并無多少機會進入大劇院欣賞一次芭蕾舞的都市人而言,帶來的精神滿足等同于與文化貼身而坐,房價自然也可以趁著當代藝術的東風扶搖而上。
藝術評論家朱其認為,房產商們“好心”地為藝術家們筑巢引鳳,與北京798創意區的形成模式不同,798的興起是藝術家們自發的聚集帶來的興起,是藝術家們在無意中拯救了一個瀕臨破產的工廠。
在當代藝術突然火爆起來的今天,大東方藝術村村民們曬出的某幅作品會被慕名而來的畫商當場買下,出具的價錢足以讓尚未成名的藝術家高興半天,但藝術市場漸趨理智之后,房子上附著的藝術光輝是不是也將逐漸淡去?
暫居于大東方當代藝術家村的藝術家不論是一流還是不入流,兩年后,當大東方藝術家村附近的樓盤因為藝術二字的熱烤而升溫,藝術家們是不是已經足夠成功,可以支付得起此時此地的房租?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意,那么是否還要再度經歷一次由自己的行為帶來的都市流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