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憲庭、廖雯在《中國美術報》1988年第22期新潮美術家專欄上撰文:
新潮美術家(九)—陳宇飛
美術理論界所謂的’85美術運動,無論就其樣式,還是內涵,其實在83年甚或更早時,就悄悄發生在一些美術家那里了,這里介紹的陳宇飛即是。
陳宇飛,1962 年生,安徽人,1982 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后曾任中學美術教員,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室內設計師。
他的作品自83 年至今,基調基本一致。83、84年的作品反應了一種孤獨、壓抑、病態、拘謹、枯竭情緒,主要以人作為主題,多是單個人,用色單純,強調個人與周圍關系的不協調、不融洽和干澀的感覺,顯露了一種個人感情在外界的沖壓下的內內斂和緊縮狀態。
85年后,除了保留前期作品的緊縮感,開始出現一些動蕩不安和多種復雜情緒交織的因素,題材也逐漸擴大。85年用廢棄的泡沫塑料包裝盒作了一些染色雕塑。基本上受包裝盒的啟示,做成似人似獸,或人體器官的造型,86年的器皿和雜物系列,畫面不出現人,完全通過靜止的孤零零、冷冰冰的物體,來暗示對人的生活境況的關切。作者對此主題的熱情交替出現,一直延續至今。
陳宇飛1986 年結婚,作品中開始出現交易市場的主題和家庭的主題,前者來自作者對市場的感受和認識,“現實階段分工的細微,個人的創造領域受到社會的制約,而市場卻匯合了眾多的人和機器、作坊的產物,每個人都從市場中獲得別人的創作成果,以彌補自己內心的需求,我從這個角度去挖掘城市、人際、交換、以及人與物的關系(陳宇飛語)”此類作品仍然充滿了冷漠的氣氛,而家庭主題則多是一種復雜情緒的交織:互愛、相依為命、蜷縮、溫情、收斂、沖突、夫妻、母愛、用餐等相繼出現在畫中。
85年后的作品多用較沉悶的對比色,交叉線的構圖以及強調隨意和暴發的用筆,變前期作品的凝聚緊縮感為動蕩不安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