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自然的詩性
——朱新戰的油畫
徐恩存
大自然是所有藝術家面對的巨大命題,而且,自然的豐富性與藝術家各自不同的感受,使得藝術家對自然的詮釋亦各不相同;這是一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題,在藝術家筆下演繹為絢爛多姿的形式,語言與風格,就此而言,歷代藝術家都以非凡的創造精神,為我們留下的永載史冊的作品。
油畫家朱新戰的作品,是源于他對大自然的感受與體驗,有感而發的,他的作品表明,他對自然是敏感與細膩的,對自然在四季時序中的微妙變化,及其體現的詩意,他捕捉的是特有的詩性感覺,表現出他面對自然的胸襟情懷,表現出他對自然生命的理解與贊頌。
從寫實演變而來的“寫意”式油畫風格、語言,體現的是朱新戰的鮮明藝術個性,以及他不斷進取的藝術思考,看得出,畫家努力使自已的繪畫更純粹、更本質,為此,我們在作品中發現他不滿足于寫實性的具象再現,而是在寫生的基礎上,對視野中的自然進行概括,并融入了些許抽象意味的處理手法和語言;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觀,在刪繁就簡中,呈現為一種單純,凝重與簡煉,使畫面在率性的筆觸變化和色彩的對比中,表達出迷人的抒情特質和美感魅力。
由此,不難看出,朱新戰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成熟的把握能力。因此,面對自然的變化莫測,他成竹在胸,舉重若輕;重要的是,具體的地域特點,和物質性的山水物象,在簡潔的筆觸與明快的色彩中,已不再是山水物象本身了,盡管它們仍然保留了抒情性和詩意的特點,但所表現和傳達的,乃是畫家內心的意緒和感覺。
這正是朱新戰作品的魅力所在。
分析作品,我們分明感受到,畫家的思考方式定位在似與不似之間,具象與抽象之間,寫實與寫意之間,這樣,使他的自然主題與風景畫創作,從具象的“形”的束縛中獲得了解放,因而,在表現上顯得更自由,不受約束;盡管這些作品,并未完全擺脫三維空間的結構方式,但在“以情合理”中,空間在畫家那里,是可以被隨意拉進與推遠的;其結果是,畫面中的景物在意象化的過程中,打破了物理性的規律和邏輯性的自然關系,表現為一種失衡或不和諧,隨意和奔放,特別是在看似無序的筆觸變迭與色彩堆積中,在明暗關系、冷暖關系的處理中,一切又統歸于情緒化的有序性,使作品洋溢出朱新戰自然的色澤,表現了畫家在面對大自然時,內心產生的激動和感懷。因此,那些不屬于具體物象的筆觸與色彩,都飽含著情感意味,都是充滿生命沖動和激情的情懷釋放。
因此,那些平凡的山鄉、田野小路、夕陽下的叢林、山區小鎮、逶迤的群山……在畫家筆下都不再是尋常景物,都是內心情感、意緒的象征性符號,它們承載著畫家對自然、對故鄉、對山水的深厚情思,寄托了他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如此,這些作品才能如此動人,并成為朱新戰油畫的風范。
僅以《老車河》為例,便可以看出畫家的創作思想和創作觀念,他不追求獵奇,也不盲目學習他人,而是畫自已熟悉的普通事物,不同的是,在這些普通事物中,他融入了他的真誠、追憶、懷念和憧憬,為這些景物作了許多提升的工作,使作品更符合藝術自身規律和要求。
在多元化藝術格局的“當下”,朱新戰以自已的藝術實踐,證明了自己對藝術的癡迷與真誠;更為值得肯定的是,他選擇了對藝術真諦的追求之路,并且身體力行,求索不懈,牢牢地在藝術本體上下功夫,由現象到本質,由外部到內部,進而完成著從形而下向形而上的提升,使他的作品在形式、美感和風格、語言上,都給人以視覺的愉悅,讓人耳目一新。這是朱新戰新的起點,展示在他面前的道路必定更廣闊,也更堅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