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經濟、商業和匱乏;右邊是創作、藝術和衰竭。那么,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對798來說,似乎是個問題。
這個世界是矛盾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生活在取舍之間變得靈活,也變得躁動。我們幾乎都可以接受經濟價值,可不是誰都能接受藝術,畢竟藝術對于現實的赤裸裸的生活來說終歸還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于是,想法開始偏袒,生活本來就沒有公平。
從來沒有站在798的角度去考慮過問題,因為我還算不上是藝術家,我還不能徹底的融入藝術。
798從一個廢棄的工業區搖身一變成了今天北京的SOHO區,且已揚名立萬。這與當年的圓明園畫家村以及今天的宋莊藝術區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或者我們應該說,798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純粹的藝術而生的吧。藝術帶來人群,人群帶來經濟,經濟驅逐藝術。這樣的生物鏈,從來沒有贏家,或者也從來沒有討論的價值。2003年美國《新聞周刊》“首都風格”評選中,北京成為前12個城市之一,首當其沖的理由就是798的空間重塑了北京的新風格。那么,798的保留應該不再是問題,甚至發展會越來越好,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可這一切的影響和發展,都是源于經濟的堆積,甚至與藝術不再有關。
有人說是798一手把住了藝術生命的脈搏,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來。只是被關注多了,身材就走樣了,思想就不再那么純粹了。每一個關注他的人同時對他的未來走向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有人呼吁還原最純潔的藝術,有人支持繼續用藝術創造經濟。我沒有觀點,在一個經濟與藝術都相對外行的人來說,798早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存在的意義。盡管,存在即合理。
有人說藝術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那么798的未來應該是一個奇跡。無論你要討論的是商業價值還是藝術價值,總有一種理由,是沒有人可以說服的。
也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沒有任何觀點的去討論一個問題,一個似乎不再有意義的問題。798披上華麗的外衣,過上貴族的生活,何去何從,姑且任其自由好了,就算是像今天這樣沒有定義沒有規則的繼續,哪怕膨脹,只要可以生存,就多一些寬容吧!就像朱巖所說的那樣:“工人來了農民走了,藝術家來了工人走了,買賣人來了藝術家走了,隨它去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