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9月9日,北京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北京”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來自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畫廊云集于此,它們共同見證奧運之年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盛況。
該展覽已被北京市定為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八囆g北京”始創于2006年,一年一屆,以畫廊為參展個體,是中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博覽會之一。展覽每年匯集了全世界知名畫廊和藝術機構,是北京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本次博覽會為期四天,匯集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畫廊,今年尤其邀請韓國、日本、印度、東南亞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重要畫廊來北京參展,繼續深化其“完整亞洲”的理念。
“藝術北京”執行總監董夢陽表示,亞洲藝術在全球市場上沒有得到太多關注,作為亞洲地區的藝術博覽會,理應借北京奧運會吸引世界目光的勢態,集體呈現亞洲藝術。
此外,展覽還邀請了隋建國、瞿光慈、向京、曹暉、陳文令、李暉、陳克、王晉等知名藝術家參展,他們帶來的新作特別強調了藝術品與藝術品之間、藝術品與展覽空間之間以及藝術品與公眾之間的關系。策展人希望借此探討藝術在今天已全面進入社會日常生活之后,公共生活藝術化,公共藝術將成為未來藝術發展的趨勢。
展覽策劃人趙力認為,當代藝術發展史是藝術不斷突破人們既定的文化和審美的趣味、用當下的藝術造就新的時代趣味的歷史,所以“藝術突破”這個主題應該是當代藝術永遠的母題?!巴瑫r,‘藝術北京’希望整個展覽會不僅能從學術上展望藝術未來,而且還探索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下一個新的增長點,從而引導收藏、投資的新方向?!?BR>
首推影像藝術展區
“盡管影像藝術已經進入中國收藏家的視野,但是整個亞洲市場并沒有一個針對此的展會?!倍瓑絷柛嬖V記者,為此今年的“藝術北京”中首次推出了“影像北京”,成為博覽會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展區。這是一個專門為影像藝術設立的單元,也是一個具有嶄新形制的單元,吸引了全世界范圍內20家影像藝術畫廊、美術館來參加。
其中,Artist Cinema 是影像北京2008的特別展單元,邀請了亞洲范圍內10位當代影像藝術家參展,展示當下亞洲影像藝術家的思想空間和藝術追求。參展藝術家都來自亞洲,這個地球上最活躍的大洲,藝術家面對或溫暖、或冷漠的都市文化,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他們的心靈感受以及藝術實現;他們以獨特的視角、獨特的方式記錄著周圍發生的一切,我們能夠跟隨著他們的鏡頭,感受藝術家的藝術生命,感受影像藝術的溫度。
影像收藏正升溫
作為“藝術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展覽同期舉行的論壇則更多地成為藝術市場的風向標。早在2006年創辦之初,“藝術北京”論壇就將藝術品投資基金帶進了公眾視野,2007年,國內首只藝術品投資基金由民生銀行推出。本次“藝術北京”論壇則將目光轉向了影像收藏,預示著影像藝術品收藏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升溫。
在7日進行的以“當代影像藝術發展歷史——影像藝術在全球市場的崛起——影像作品的收藏”為線索的論壇上,著名美術館影像部負責人、影像畫廊負責人、影像藝術市場專家以及影像藝術收藏家們通過演講使人們對影像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
據悉,影像藝術近年來在市場的表現已經使其在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上成為“新寵”——2006年紐約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以及后來北京誠軒、中國嘉德和北京華辰紛紛推出“影像藝術”專場拍賣,成績斐然。去年5月,北京誠軒的中國攝影作品專場中,34件作品成功競拍,成交率高達92%;中國嘉德的影像藝術專場則以610萬元的成交額創下業內影像專場成交總額的最高紀錄,王勁松、白宜洛、陳家剛、王慶松、翁奮等人的作品均以高價成交。今年春拍,嘉德的影像專場繼續推出了影像藝術家如劉崢、馬剛、繆曉春、張大力等的作品,他們已經具備國際知名度。目前北京已經有了專門做攝影的畫廊,像798百年印象攝影畫廊、巴黎·北京攝影空間等一些畫廊也開始代理攝影藝術家的作品。
參與論壇的業內人士指出,影像藝術作為一種新媒體,在實施手段、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對藝術家的觀念極強的還原性方面,都具有油畫、雕塑等“老”藝術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影像作品不但市場表現出眾,其在藝術形式的學術探索方面也為當代藝術貢獻良多。但是影像藝術的投資、收藏都需要在學術指導,有計劃、有選擇地進行。而Photo(圖片)作為新媒體,是當代藝術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其在全球市場的崛起引人矚目。站臺中國藝術機構負責人陳海濤指出,影像藝術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收藏門類,其版權、版數、保存、展示等問題是擺在收藏家面前的首要問題。盡管如此,電子時代影像、VIDEO等影像藝術已經成為藝術品收藏的新趨勢。
亮點:作為本屆盛會的一大亮點,“影像北京”首度推出。當5年前董夢陽先生籌備中國首個以畫廊為參展主體的當代藝術博覽會的時候,應該不會有很多人想到這種模式的博覽會以很短的時間便在中國深入人心,并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畫廊來參展。事實證明,以畫廊為主體的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并對中國畫廊的體制改革產生了影響。
而在5年之后的今年,董夢陽在聽取了各方尤其是畫廊方面的意見后,分析到影像藝術無論是作為當代藝術一種學術方面的必要補充,還是作為藝術市場的未來,都十分具有成長性,于是決定在“藝術北京”展覽同期首創亞洲影像藝術博覽會——影像北京(photo Beijing),旨在推動中國、亞洲當代影像藝術的發展。
影像藝術作為一種新媒體,在實施手段、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對藝術家的觀念極強的還原性方面,都具有油畫、雕塑等“老”藝術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影像作品不但市場表現出眾,其在藝術形式的學術探索方面也為當代藝術貢獻良多。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通過影像藝術功成名就,越來越多的畫廊通過經營影像藝術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一時間,經營影像藝術似乎成為坊間共識,越來越多的專業影像藝術畫廊出現,越來越多的畫廊都開始簽約優秀的影像藝術家,越來越多的畫廊帶著簽約的影像藝術家來參加畫廊博覽會。但是,放眼整個亞洲,卻沒有一個影像藝術的當代藝術博覽會,盡管這與亞洲地區的傳統相關,但與亞洲的當代影像藝術的發展是不相符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亞洲當代影像藝術發展的一個桎梏,畢竟專業影像藝術博覽會是影像畫廊一個重要的平臺。
“藝術北京” 藝術在北京
“藝術北京” 藝術在北京
“藝術北京” 藝術在北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