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來的時候,只身一人,一晃就進了展廳。可之后引起的轟動,絕不亞于目前中國身價最高的藝術家之一的岳敏君。
“讓我先去放映廳看看。”面對一擁而上的記者,賈樟柯紳士地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地往展廳里鉆。
當然,賈樟柯這次來并不是作為參觀者,他的電影《三峽好人》因為非常契合這屆雙年展“快城快客”的主題,而受邀參展。賈樟柯一身筆挺的黑色西服,胡子也理得很干凈,打扮得和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一樣隆重。
圍上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小個子的他完全被人群擋住了視線,以至在一樓展廳兜兜轉轉了一個大圈,連樓梯都沒找到。
《三峽好人》的放映廳躲在4樓一個油畫展廳的里面, 六七個人在看片子,賈樟柯只是探了一下頭,迅速退了出來,“不想打擾他們,看片需要安靜。”
就這一眼,他顯得很滿足,然后在放映廳門口和記者聊了起來,盡管其間無數次被影迷遞過來的簽名本和老外的“who is he?”打斷。
他告訴記者,自己有時也會偷偷跑去電影院和觀眾一起看自己的電影,“我覺得不好笑的地方,他們笑了,我覺得很平常的地方,他們會嘆息,這樣的交流很有趣。”
一直關注移城、移民的賈樟柯,對這個主題的把握自然駕輕就熟,“其實我剛在深圳一個建筑展上展出的紀錄短片《城市再生》更契合這個主題,片子以三個不同地方的建樓,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城市狀態。”他覺得完整的電影雖然不太適合在藝術展上展出,但也有它的有趣之處,“可能沒有一個觀眾會完整地看完影片。但停留幾分鐘,每個人看到的是不同的片段,然后有自己的理解,也很有趣。”
在藝術展上碰到賈樟柯,許多人覺得奇怪,他自己卻很得意這樣的展示,“參展藝術節有好幾次了,雙年展也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在巴塞羅那。”在他看來,電影本來就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但和其他的藝術門類相比,電影更封閉些,需要跨媒介的互相吸引。“現在這樣的邀請很多,我樂意為這些展覽拍些短片。”
他說,那是種與拍電影不一樣的體會,“比拍電影更自由,更主觀,至少我不用擔心成本的回收,不用費心去選演員。在類似的藝術展上,大家尋找出一個公共話題,通過自己的作品很自由地參與討論。”
“藝術是超前的,電影也不能脫節,現在一些當代電影過于商業化,導演的藝術性就淡漠了。我們要保持自由的心態,保持創作的欲望。”剛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口氣展出三本電影的他,說接下來要專心寫劇本了。下部片子是古裝片,比較燒錢,但還是會很文藝。
而昨天,他只想混在人群中看看展覽,平時也收藏一些藝術作品。比如和畫家劉小東合作了紀錄片《東》之后,便近水樓臺收藏了幾幅他的版畫。“版畫便宜嘛。”說罷,他就閃進了畫廊。
“你不知道吧,我喜歡拍藝術短片”
“你不知道吧,我喜歡拍藝術短片”
“你不知道吧,我喜歡拍藝術短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