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希文 《開國大典》
眾所周知,西方油畫進入中國盡管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油畫作為一種舶來的藝術樣式與傳統文化形成了激烈沖撞,由此帶來了東西方文化互為交融,結束了長達數千年傳統繪畫一統天下的局面,使中國美術充滿著時代氣息和青春活力。有專家認為,中國油畫名家大致可劃分四代,其中中國第一代油畫家不僅是中國油畫事業的先驅,而且在探索學習西方油畫中,又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同時,這些第一代油畫家由于經歷了多次戰亂或政治運動,很多作品沒有保存下來,有的油畫家作品已鳳毛麟角。如李叔同的作品就極為少見,筆者曾在20世紀中國油畫大展上看到其一幅《自畫像》相當精彩。目前,國內博物館、美術館對第一代油畫家作品的收藏大多是空白。因此,他們的作品就顯得彌足珍貴。
同第一代油畫家相比,第二代油畫家在人們的印象中并不深刻,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從市場情況看,國外旅法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在海外極受追捧;國內只有吳冠中一枝獨秀,獨領風騷,他的作品近幾年屢屢在藝術品拍賣中創下佳績。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第二代油畫家仍然被市場遺忘,如董希文、蘇天賜、胡善余等,他們目前的影響和價格還遠遠不能與新老兩代相提并論,但是他們的特殊經歷使他們在歷史名分上既躋身于前輩之列,又是第三代油畫家的直接培養者,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的作品未來應該還有上升空間。
細細追尋第二代油畫家的足跡,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說第一代油畫家創作的作品以風景、靜物、肖像、人體為主要內容,那么,第二代油畫家則把目光移向革命戰爭歷史和群眾勞動生活的題材,并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了一批反映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填補了近現代中國繪畫創作中的一大空白,如莫樸《南昌起義》、董希文《開國大典》、艾中信《紅軍過雪山》等都是思想性、藝術性很高的經典之作,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篇章,開拓了中國繪畫在20世紀發展新天地。所以,第二代油畫家在中國油畫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代油畫家繼承了第二代油畫家的創作風格,使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油畫創作的主旋律,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油畫家曾懷著滿腔熱情深入生活、精心構思,去描繪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瞬間。代表性作品有靳尚誼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陳逸飛和魏景山的《占領總統府》等,這些不朽的作品,成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風貌,并把現實主義油畫推向了高峰。因此,第三代油畫家的成就和影響是無可置疑的。自中國油畫走向市場后,第三代油畫家極受市場的青睞,并成為中國油畫市場的主角和明星。
綜觀當前的油畫市場,第一代油畫家作品很受市場的歡迎,從拍賣成交排行榜看,前10位均為老一輩油畫家包攬,其中常玉一人占了三席,徐悲鴻有兩幅,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陳澄波各一幅。若是細分,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屬于第二代油畫家,有意思的是,他們三人既是同學,又都是林風眠的學生。除了這些大家外,第一代油畫家中劉海粟、林風眠、關良、陳抱一、潘玉良、顏文梁、吳大羽等作品價位開始被藏家挖掘,已有明顯上升,今后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第二代油畫家除了吳冠中等極少數畫家走紅外,絕大多數畫家作品價格都很低,如果用遍地是“金子”來形容絕不過分,比如董希文、蘇天賜、費以復、胡善余、艾中信等畫家。
相對而言,第三代油畫家是最幸運的,尤其是陳逸飛的作品屢屢創下佳績,陳逸飛已成為市場的龍頭品種和風向標。現在第三代油畫家中許多名家的作品價格已被市場炒高,有的動輒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而言,投資風險正在聚集,未來價格的上升空間有限,因此,趨冷避熱已是投資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以筆者之見,雖然現在有少數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有了飛躍式的上漲,但是還有更多好的作品正處于低價位的“潛力股”有待發掘。如詹建俊等,這一板塊的畫家現在的年齡大都60歲以上,有的在70歲以上,他們的作品有待藏家挖掘。
從上可以看出,油畫市場充滿了機會和風險,誰投資得當,誰就是最大的贏家。預計未來幾年,隨著我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和人們對中國油畫認識的提高,一批油畫“潛力股”會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