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拍凸顯跨海峽策略
洪平濤多次向記者表示,兩岸直航的開通,不僅對兩岸經濟文化有影響,其實對兩岸藝術市場的整合影響也很深遠,新公司的拍賣業務將重點圍繞這一整合的趨勢來開展。這次首拍,新公司首先把拍賣預展放到臺灣,參加剛剛開幕的“藝術臺北”博覽會;到9月5日上海三大會展開幕之前,再把預展搬回上海。在拍品的選擇上以及預展的日程的規劃上,處處可見主辦者的煞費苦心,凸顯了公司的“跨海峽”策略。
從拍賣圖錄來看,整個拍賣會分作“當代進行時”、“尋找上海”、“東方五月”、“華人寫實”以及“經典回顧”等6個單元。所選拍品從老油畫到海外華人作品都有所涉獵,延續了洪平濤過去主持上海保利與杭州西泠油畫拍賣時形成的再現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傳統;同時又可以看到不同于過去的新亮點,如對當代藝術的重視、對臺灣乃至亞洲藝術家的大力推薦以及“尋找上海”單元的設立,處處顯現“跨海峽”策略。
展現“臺灣”,挖掘“上海”
當代藝術在兩岸都是市場追逐的熱點,因此,“上海800拍賣”首拍就在“當代進行時”單元設立兩個部分,無論作品的數量還是分量都有很大比重,并針對秋拍當代藝術市場的新動向挑選拍品:最令人矚目的是王廣義創作于1989年的《后古典——莫娜麗薩之后·變體1號》。這是藝術家“后古典”時期的典型代表,也是藝術家最為重要的早期作品之一,估價超過千萬元,是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少有的重量級當代藝術作品。另外,上世紀80年代初“星星”畫會的嚴力、李爽,到60后的黃鋼、何森,70后的尹朝陽、李繼開等藝術家的選擇讓這個單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清晰脈絡,有助于收藏家建立完整的收藏序列。此外,周春芽、曾梵志、羅中立、冷軍、石沖等中國當代藝術家難得一見的早期經典代表作也將亮相。
洪平濤認為,上海800拍賣來自臺灣,植根上海,既要把臺灣現代藝術史中重要的藝術家以上海為平臺加以展現,又要對挖掘上海藝術資源、推廣上海藝術家有所貢獻。因此,內地藏家熟悉的當代水墨大師劉國松、顧福生的作品將同時上拍,還原他們在華人藝術史上的位置;另外還有“五月畫會”的創始人之一夏陽進行金屬片雕的創作。
難能可貴的是,多件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上海歷史油畫作品將同時上拍,這些經典油畫以其獨特的語言記載著大上海時代的變遷。其中陳均德先生1978年所作的油畫《上海的早晨》,可與70年代末的上海外灘實景構成鮮明的比照。畫面中的上海外灘在一道黎明的曙光中呈現一片溫潤的金色,那股活力如在畫面中迸發欲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的這部作品,似乎預示了上海將經歷這史無前例的30年的變化,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