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醒”墨彩 1994年 150×360cm 從吳冠中三幅代表作看其藝術 9月10日舉行的2008上海藝術博覽會,我國當代杰出的藝術家吳冠中的部分優秀作品將參展。消息傳出,引起了上海美術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本次參展作品中的水墨巨作《高粱》《蘇醒》和油畫《彩面朝天》,是吳冠中繪畫創作史上的經典代表作,能夠充分反映吳冠中繪畫的藝術特征。 當代中國畫壇,最具爭議性的人物要數吳冠中了。無論是他的藝術思想、學術觀點,還是他作品的市場價格,以及他對當前美術界切中時弊的言論,經常使他成為聚焦型的公眾人物;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能最大限度地展現流露藝術家本身的性格脾氣、情感操守以及創新追求的,可能也非吳冠中莫屬了。 在2008上海藝術博覽會亮相的吳冠中這三幅名作,從不同角度和方式展現了藝術家的思想靈魂和風格創新。與其說這是他在表現畫面里的情態和物形,還不如說每一幅畫都在直接述說著吳冠中自己人性的品格和對藝術創造的追求與態度。 吳冠中倔強不屈的性格恰巧表現在水墨巨作《高粱》之中。吳冠中對此畫曾含蓄地表述:“今用巨幅墨彩追憶高粱正紅的壯實華年,果實、稈莖如銅錘鐵臂,一味沖天,葉如飄帶,似舞、似歌、似泣,我想表現鄉土莊稼漢的壯烈生態,也許倒透露了人生的風景。”自古以來,高粱就是中華民族世代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糧。畫面描繪高粱挺拔的軀干,爽性而耿直,那些壯實豐碩的果實恰如田里漢子一張張被太陽曬黑漲紅的臉面。隨風飄蕩的葉子,又似漢子們激情飛揚的神采。畫家以濃情的筆墨將之升華為民族精神標志,寓意著我們民族“高高挺立的脊梁”。整幅作品猶如民族精神的大合唱。 而另一幅首次來滬的水墨畫《蘇醒》,寓意了畫家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了一位耄耋老人不拘一格的藝術創新精神。有人說吳冠中的彩滴畫法來自于波洛克的抽象表現主義,但是波洛克的彩滴是其即興行動的偶然隨意表達,而吳冠中的彩滴卻是受其意識和欲表現對象所控制和支配的畫面表現,他所借用的只是波洛克的外在視覺形式,而他們的精神實質和創作目的都不盡相同。觸動吳冠中創作此畫的是蘇州郊外司徒廟的四株漢柏。它們曾遭雷劈,后又復蘇,從斷干折枝中再發新芽,于是再生枝藤。乾隆皇帝曾以“清”“奇”“古”“怪”分別命名。時至今日,四株巨柏枝葉繁茂、郁郁蔥蔥,形狀千姿百態而相互穿插纏綿,難分難解。此幅《蘇醒》是吳冠中上個世紀90年代創作的,畫面已脫離了四株漢柏的外在形態,而被揮灑紛飛、跌宕起伏的墨色,激昂綿長、瘦精交錯的獨特線條所替代。畫家借此抒懷,表達人生受挫后的奮進或沉睡后的蘇醒……魯迅是吳冠中一生崇敬的思想家、文學家。“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魯迅式“拿來主義”,使“拿來”的彩滴表現方式和技巧在這幅作品的視覺效果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應用。 參加本次上海藝術博覽會的油畫《彩面朝天》,描繪的是草地野花蓬勃生機的景象,猶如一首表現山花爛漫生命涌動的頌歌。此畫表述了一個畫家對生活充滿著無盡的愛戀和對生命灼熱的情感。讓我們聽聽吳冠中自己的敘說吧:“草地,近看原來彩面朝天,而且天天月月都永葆姹紫嫣紅的青春。其實呢,每朵花只開幾天,展現了幾天的美麗后,她便枯萎,永遠消逝,讓新綻的花替代了自己。為了維護花草的月月歲歲鮮艷,誰知有多少花朵獻出了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在吳冠中的畫筆下,無論貴賤,萬物皆有展露自己燦爛的自由和顯示生命的尊嚴。即使是無人呵護有人踐踏的野花閑草,也會縱情于這個世界的美好,歡躍于短暫生命的欣喜。《彩面朝天》表達的就是吳冠中的這種藝術真情和生命感悟——在平靜中綻放燦爛,撼人心魄。 當然,參加本次上海藝博會的吳冠中的其他作品也多是他不同時期創作的優秀作品,可圈可點。
“彩面朝天”油彩 一九九八年 102×85cm
“香山春雪”墨彩 一九九○年 68×136cm
“高粱”墨彩 一九九八年 145×368cm
“玉龍山下麗江城”墨彩 一九九二年 96.5×73cm |
一位老人的真情和感悟
一位老人的真情和感悟
一位老人的真情和感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