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798藝術區,曾經的原子彈軍用工廠,今天的頂尖級藝術殿堂,這其中的轉變復雜而又極具戲劇性, 堪稱時代的造化。2008年,798舊廠房不僅因奧運免去拆遷之災,更力借奧運東風,一躍成與長城、烤鴨并列的北京新名片。這些變化吸引了眾多的國際頂級畫廊入駐798。近日,又有一家新畫廊正式在此安家落戶:林大藝術中心798正式開館。
這家于1990年在印尼雅達創辦的國際畫廊,一直以來實力不俗,從其進駐已然“寸土寸金”的798藝術區即可窺見一斑。此次林大藝術中心送給觀眾的盛大開館禮是當代藝術展“懸在空中 浮于表面”。在開幕當日,場面熱鬧,觀眾如流,這些人的背景不斷擴大,早已不再局限于藝術圈內,很多其他行業的普通市民在周末一起來觀展。此次展覽由著名批評家朱其策劃,展覽匯聚了眾多知名當代藝術家作品,包括隋建國、展望、王魯炎、汪建偉、李永斌、高磊、劉非、李暉、蒼鑫、蔣崇無、鄧瑜、張鵬、王鐘、林欣、金陽平、鄭達等。展出的作品形式豐富多樣,包括油畫、雕塑、設計、裝置、新媒體藝術等。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對此次展覽的展示形式也是別具心裁。觀眾對此的第一感受是,打破通常的地面觀看的方式。藝術品不再是被整整齊齊、恭恭敬敬得掛在墻上,不再會有白色枯燥的活動墻板分割空間。這些形式多樣的藝術品與展廳中巧妙安排的吊橋臺階,共同為觀眾打造了一條親近藝術、感受藝術之路。
常言道,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各有其道。今天,我們暫且拋開那些上下求索而未必有得的所謂藝術的真理,以一個對藝術不甚了解的“門外漢”身份來體會這個展覽,相信自己得到的體驗應當是最直接最感性的了。按照主辦方設定的參觀路線,觀眾首先入目的一架巨大的機器,這架龐然大物在不停的運轉著,吐出一堆堆的泥土,間或有不慎的觀眾一腳踩進泥里;拾階而上,觀眾看到的是置于鏤空磚墻上的攝影作品,持槍的基地恐怖分子、手持嬰兒目光呆滯的小護士以及身上插滿剪刀仰躺在手術臺上的豬小姐,一切都在醞釀著恐怖詭異的氣氛。當觀眾急急轉身離開踏上吊橋,赫然入目是一個身著黑衣、披頭散發、歪眼吐舌的男人扒在腳底下的橋欄上;如果此時你沒有立即尖叫跳腳,而是故作鎮定地繼續走完長長的吊橋,你將會看到讓你舒口氣的東西——一個手持沖鋒槍、掐腰穩坐于十字架上的“眼鏡男”守候在橋頭邊。相較于之前的緊張刺激,這個繃緊嘴唇的“眼鏡男”就突然顯得可愛無比了。而橋對面的墻上貼著一張造型奇怪的巨大齒輪機械圖;在橋頭上,一只仙鶴向展翅飛來;舍階而下,觀眾看到的是由眾多鐵鏈懸于半空上的車子,包裹著車子的白色布條垂下少許。所有這些正應了展覽主題所示的“懸在空中 浮于表面”。觀眾攀爬在這“鋼鐵叢林”中,每走過一段路程便可在奇怪的角落里發現一件作品。這種仿若叢林探險般的體驗是觀眾在以往展覽很少經歷到的。
不同于前面高空架橋的驚險刺激,另一展廳的作品帶給觀眾的感受則溫和了很多。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探險之后的“桃花源”。一名參觀的觀眾向記者說到對新媒體作品最表面的感受,他認為,最神秘美麗哀傷的是影像美人魚“浮花”,最溫馨感動的是“我想擁有這樣一個家”,最充滿未來色彩的是“ATM 搜神機”,而最具人氣的作品便是男生喜歡的互動游戲裝置“多種物C 的起源”和女生喜歡拍照留念的“龍椅”了。
對于此次展覽的獨特的展示形式,展覽策劃人朱其先生解釋說,這個展覽最初的想法是要做一個語言形式與現實經驗完全重合的展覽,這既包括每一個作品的語言形式,也包括展示形式。我對展覽的構想試圖讓形式語言、展示方式和現實社會的經驗特征能達到一種同構,在展示方式上以“懸在空中、浮于表面、不能靠近”的空間形式,打破通常的地面觀看的方式,預示著一種“心神不安”的現實經驗。
本次展覽將繼續在林大藝術中心免費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15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