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8月上海大劇院畫廊舉辦“藝術上海——七十六名家藝術作品展”時,著名畫家夏葆元教授向我推薦了一位年輕畫家,他對我說:“他的畫非常好?!边@位畫家就是剛去上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任教的路洪先生。當時我與路先生聊了幾句,決定擇日去看他的創作。征服我的是他的三幅《同行者》系列畫及其耐人尋味的內涵,料不到他這個年紀的畫家竟有如此犀利的洞察力和扎實生動的藝術表現力。
路洪選擇表現在電梯門打開的那一剎那,人們所看到的眾生相。在變革轉型的年代,打開國門之際,社會發生了巨變。最深刻的變化不是聳立的水泥鋼骨,玻璃外墻或最新潮的高樓大廈;也不是穿梭于蜿蜒伸展高速公路上流星般的汽車;更不是燈紅酒綠晝夜人滿為患的酒樓飯店,而是人的內心。曾經閉塞的社會一旦打開,人們直接面對五花八門的世界,無論年幼年長,無論學識高深淺薄,無論保守時髦,都會在大浪淘沙的現實熔爐中冶煉一番。哪怕是抱著我自巍然不動心態的意志堅定者,面對波瀾起伏的現實,內心也難免會洶涌澎湃,更何況“文革”后的上世紀七十年代自命不凡的探索者們;更何況八十年代的以我為中心的寵兒們。
路洪淋漓盡致地把蕓蕓眾生展現在我們面前,更多地將焦點集中在追逐時尚的青年人身上,不由得我們不駐足沉思一番。上上下下的電梯正是人生旅途與動蕩世界的一個象征。每一層的停頓,面對不一般的風光,不一樣的眼光,引起不相同的感觸。電梯內與電梯外,互為觀察者,又互為展示者。創作者路洪冷靜地以自己熟稔的筆觸生動地描述著,用心地透過表面著力描繪他的觀察。電梯門打開之時,猶如撕去了面紗,仿佛舞臺揭起了大幕,各種角色粉墨登場。
路洪不善言辭,為人不張揚,與現今某些動輒以大師巨匠自詡的人少有相像之處。但他極具觀察力,而且富于捕捉細節特征,亦虛亦實。看他的畫,你自己的思路可以延伸得很廣很遠,你可以有許多感想、感觸與感慨,因為其中的象征意義太豐富了。也許你會像許多觀眾一樣忍俊不禁笑出聲來,甚至從中找到幾許熟悉的身影,但是內心免不了有幾分苦澀感,甚至隱憂。到頭來,你會從這些寫照中感受到路洪是一個有憂患感的社會藝術家 —— “批判現實主義”。是乎?否乎?路洪以冷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作品。路洪的畫作賦予的視角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以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變革時代中的另一面:炫耀的個性及其追求,自喜、茫然、淡然、疲憊,盡有之。這些“同行者”是愛搭便車的人們,還是社會橫斷面上的人物縮影,還是信念與精神模糊了的匆匆過客,由觀者自己去揣摩。但都是現實的藝術寫照,也將是歷史的過影。無疑地,浪潮過后會留下痕跡。千秋功過,誰人曾與評說。“同行者”也只是暫時同行而已,各自去向也一定不同。孰好,孰差?是進步,還是代價?且看下一回大門(電梯門)開啟之時。
“都市向度”路洪油畫作品展9月6日—15日在上海大劇院畫廊舉行。
《同行者》同行乎?——簡評路洪的油畫
《同行者》同行乎?——簡評路洪的油畫
《同行者》同行乎?——簡評路洪的油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