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批評家是中國藝術生態中最低劣的一種生物,低級也低劣,粗淺而刻薄。他往往帶有極大的愚昧性和諷刺性。你比如,當今的好多批評家是市場上的一些小報小社的主編,落魄的藝術家,無業的下崗工人等等。這些人的一雙手軟弱得無縛雞之力,僅僅靠一張嘴幫人罵架,幫人哭喪生活。我看,“藝術批評家”是一個荒誕的稱謂。如果把批評不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之上,那就是婆娘罵街了。現實中,有好多重視當代藝術的批評家,也有極個別的國畫理論家和瀕危滅絕的書法理論家,以及尚未出現的油畫理論家。搞笑的是,批評這個膚淺詞語,和當代藝術聯系得異常緊密。這就是我說的,當代藝術不務正業的一面,也該滅絕了。有人還指責,中國美術館的展覽排斥當代藝術,能不排斥嗎?我還恨當代藝術沒有被相關部門列入“掃黃打非”的行列呢。
中國的國畫理論,也都是半拉子理論家,閉著眼睛勝似大仙,能把古代和近現代的書本倒背如流,寫起文章一本正經。但針對具體的書畫鑒賞,確是盲人摸象。當代國畫的理論家陳傳席稍微正宗一點,他的文言文基礎不錯,出書很厚,理論很“正宗”,都是“拿來主義”。但當你欣賞下他的繪畫和書法,你就會大驚失色。自己的繪畫滿紙褶皺,一片“一得閣”被自來水沖散的狼藉。這點連筆墨基礎都不具備的技法都不入門。自古以來,書法、繪畫上不占一項者,談書畫理論鑒賞,純屬扯淡。中國書法更是可笑,沒有理論家,這個正常,因為時人的修養已經欣賞不了書法了。對于我們的油畫而言,只能跟在西方印象派和國畫的屁股后面自甘墮落,要理論也沒用。
陳傳席批吳冠中和劉海粟要比他的理論硬氣
按理說來, 陳傳席的理論水平也逃脫不了盲人摸象的尷尬,但他背課本的水平要比別人強。這點可能對于他不怎么叛逆有一定積極因素。但現在的事實是,在僅有的一些靠理論吃飯的畫界落第生中,陳傳席也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也很聰明,明知道靠“背書本”沒有出路,還不如出一些厚厚的書,放在新華書店,即便是沒人看,也能擺譜。我也讀了他的一些文字,從頭到尾就是背歷史。所以,沒看幾眼就疲勞了。
有一點我很欣賞他,那就是他批劉海粟和吳冠中很得當。他也毫不客氣的指出了劉海粟的一些學術造假和人品問題。事實上,我也看不上劉海粟的繪畫水平。他的人品我只是道聽圖說了。好笑的是,我看過劉海粟喜歡畫黃山的激情理論,一開始我被懵了,覺得寫得很對,但到后來覺得漏洞百出。和他的黃山畫卷做個比較,簡直讓人覺得他吹的驢唇不對馬嘴。所以,陳傳席還是有點理智的,能分辨出美丑幾分來。至于他批吳冠中批得也很得當。包括吳冠中的“書法”和繪畫,以及繪畫落款,都一針見血。可謂勇士。
李小山在“窮途末路”后銷聲匿跡了
李小山是中國國畫界最娛樂的一位“批評家”。他的橫空出世,激活了當代藝術生態的災難。有更多的人從李小山身上學到了投機,學到了嘩然取寵,學到了吸引注意力。。。。。所以,謾罵與攻擊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主題的背后就是生存、金錢與地位。李小山靠“中國畫已經‘窮途末路’了”在80年代火了一把,賺了一把。所以,李小山的聰明就好比80年代的商人,即便沒有文化,只要膽大,就能暴富。有人搞笑說,李小山是中國藝術界迎合改革開放第一個“下?!钡娜?。
中國的國畫界還是很強大的,盡管他“老態龍鐘”,也足以讓一個人“窮途末路”。李小山就是被國畫界“追殺”到天涯絕路的“逃犯”。盡管最近幾年自己獲得了平靜,但已經銷聲匿跡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