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法國畫家米勒是最近幾個月來臺灣公眾的熱門話題,因為“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自5月31日在臺北的歷史博物館開幕以來,再一次讓人們感受到了藝術和大師的力量。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觀眾的熱情不減,每天館外排隊的人群頂著烈日,不僅要經受炎熱的考驗,而且還要有耐力的支持。這個占據歷史博物館一層三個展廳的展覽,其空間的狹窄(三個展廳的面積略大于中國美術館一個展廳的面積),有點委屈了這位享譽西方美術史的大師,也難以應對每天1萬多的觀眾。可以想象在夏日戶外排隊的參觀者所需要的等待時間。回想年初中國美術館敦煌大展的盛況,每天也是1萬多的觀眾,但是,分解到全部的9個展廳中,觀眾仍然是摩肩接踵。所以,被擠爆的歷史博物館“像菜市場,人聲鼎沸”,實際上菜市場哪里會有這么多人,哪里會有這么擁擠。
這一展覽是法國奧賽博物館首次以典藏的米勒作品為主軸所策劃的海外特展,65幅展品包括米勒的16幅原作,其中的《拾穗》和《晚鐘》首次同時亮相于臺灣,其他展出的作品包括了米勒同時代或晚輩畫家的作品。為了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米勒時代的法國農村生活,還特別展出了19世紀中后期記錄法國農村生活的21幅攝影作品。為了緩解觀眾的壓力,館方將售票時間延至23點(周一除外),盡管如此,如果要在展廳中欣賞米勒是相當困難的,與在奧賽博物館的空間中欣賞米勒不可同日而語。顯然,這所創設于1955年的歷史博物館,已經不能面對今天的社會。相比于臺北市立現代美術館,場館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則是市政建設需要考量的。經典作品的展示空間狹窄,參觀者眾多;現代藝術的展出空間巨大,參觀者寥寥,這決不是臺北一地的現象。
可是,就展覽而言,臺北的歷史博物館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鑒。每天的11:00、15:00、19:00三個時段的定時導覽;每周日下午的2:30的兒童導覽;假日定時的手語導覽,都在展覽的推廣方面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大哥大(手機)語音導覽,發揮了移動通信技術的優勢,制作了48組、全長85分鐘的語音導覽內容,同時推出了“語音導覽SIM卡”。而為了鼓勵民眾親近藝文,臺灣大哥大免收資訊費,“語音導覽SIM卡”收費100元臺幣則能享受到“無限暢聽”,則低于250元臺幣的門票價。它的意義還在于能夠給無數的在館外等待的人,以一種知識的消化時光緩解了等待的無聊。
就在9月7日該展覽即將結束的時候,臺灣報章上每天的倒計時廣告,再一次掀動了人們對于米勒的熱情。米勒何以至此?相信不會是一個不解之謎。往日的知識灌輸和審美教育的積淀,作用到時下,或作用到某一個點上,效應就會表現出來。那么,之后還會有倫勃朗、凡高、畢加索等等,當然,人們也會回憶起此前在該館展出兵馬俑的盛況。
驚艷米勒
驚艷米勒
驚艷米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