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經歷了8月2008北京奧運會的舉國熱鬧歡騰之后,整個亞洲的藝術力量全面凸顯,亞洲當代藝術版圖上,藝術活動如雨后瘋長的植物,紛紛露頭。9月藝術活動的兩個引人注目的特征隨之凸顯:一是展示集中顯現,扎堆舉行,大有PK之勢;二是“不務藝術正業”,藝術事件正演變成節日似的城市事件。
近50個展事扎堆上海
當代藝術活動似乎如懼怕炎熱的夏眠動物,隨秋風而來,一下子全都冒了出來,展事之時間密集與區域集中,可以用密密麻麻、讓人應接不暇來形容。藝術北京2008、第三屆廣州三年展、臺北國際雙年展、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國際雙年展、第二屆新加坡雙年展、第七屆光州雙年展、第三屆橫濱三年展等亞洲幾大藝術展示活動,集中亮相在9月之初。
從9月3日至9月14日上海雙年展開幕前后的幾天里,有近50個展覽在上海陸續開幕。因為藝術活動過度密集地集中于上海,甚至引出了北京藝術家的“南下”、杭州當代藝術家“集體出走”這樣有趣的“空巢”現象。由于大量當代藝術家的“南下”,從而在一定范圍內抽空了北京當代藝術家的數量,所以與上海群展為主,穿插個展的狀態不同,北京一些知名畫廊紛紛選擇為藝術家舉辦個展,相對來講,群展的數量并不算多。
多個亞洲大型藝術展覽的集中,充分凸顯了亞洲當代藝術,特別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上升氣勢,藝術展示活動逐漸從最初單純業內群體的參與,擴展到了一場近乎全民的節日。連續幾屆的博覽會和雙年展,盡管在命題的選擇上,越來越注重社會與人文命題的討論,然而挖掘新人、推薦年輕藝術家的功能卻日益退居其后,更多的是為那些已經成名的藝術家提供展示其新作品的平臺。可謂是數以百計的知名藝術家參加同一時段的多個大型展覽,是老牌藝術家與老牌展覽之間的相互PK。
雙(三)年展的新蛻變:
從藝術事件走向城市事件
今年引人注目的上海雙年展和廣州三年展幾乎同期舉行,或許緣于觀眾資源的壓力,或許是當代藝術的發展使然,而兩大展覽及其所吸引的外圍展事與藝術活動,都越來越凸顯出重“事件性”與“娛樂性”,從種水稻,到修鐵路,大家致力于打造一場城市時尚文化狂歡派對,而呈現出“不務藝術正業”的特征。
連續幾屆的上海雙年展和廣州三年展,成長于學術定位和政府資助的博弈中,對于宣傳的力度卻多限定在藝術圈內。當當代藝術越發被人們熟悉和認知的時候,雙年展這一美術類名詞已經不再陌生,民眾是更主要的關注者和支持者。近兩屆的上海雙年展和廣州三年展,除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士外,參與者更多的是民眾,特別是城市中的白領、小資階層。雙年展從單純的美術圈或是藝術圈,走向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更是雙(三)年展主辦方打造展事影響力的最終選擇。對于這一點,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提出,雙年展可以呈現一部分思想先鋒和前衛探索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要能夠讓大眾接近。作為文化對外開放的窗口,雙年展既告訴世界中國當代文化的多樣性;又在潛移默化中起著打造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市民親近藝術的重任。用他的話講,雙(三)年展正實現著從“藝術事件”向“城市事件”的華麗轉身。
如果說幾年前的雙(三)年展還完全是自娛自樂的業內派對的話,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雙(三)年展的功能漸漸不再是向外界展示什么是中國當代藝術,哪樣的作品更具深度,組織者們正紛紛致力于把雙(三)年展打造成一個城市的一場“文化狂歡”,與其稱其是一項藝術展示,倒不如將其比作流行事物來得更為貼切。因為此,2008上海雙年展的主題,就鎖定在“快城快客”這樣一個與城市密切相關的問題上,而廣州三年展“與后殖民主義說再見”的主題,雖然看起來與當下都市人的實際生活不是那么近距離,但對反思近代以來城市化運動,打造新型城市文化頗具有梳理與探討的意義。
營銷和推廣成為
展覽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成為城市事件?其手段,是面向更廣泛藝術圈子之外的人們,營銷和推廣雙(三)年展。
上一屆主題為“超設計”上海雙年展舉辦時,上海美術館方面提出了“營銷雙年展”的思路,這一思路似乎帶來了不小的成果。2008上海雙年展,美術館方面無須再為資金費神,來自瑞士的Sarasin銀行、歌德學院及荷蘭的蒙特利安基金會成了本屆上海雙年展的主要資助方。而本屆廣州三年展的資金同樣也營銷得良好而不成問題,作為協辦方的香港文化發展局給予了投入。另外,在資金方面給予第三屆廣州三年展支持的合作者有數家,為此,廣州三年展學術團隊陸續走入香港等地進行演講和交流。
在推廣方面,本屆廣州三年展上,將會實施最大廣告牌(高6米×長36米)的制作方案,印有“與廣州三年展說‘HELLO’”的響亮口號的廣告牌,會被矗立在廣州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東風路上。從海外新聞推介會到廣告以及網站、雜志、報紙等各類媒體報道,同時廣州本土宣傳也是歷屆最大,從機場、的士、公交、地鐵、馬路無處不在,僅廣州地鐵就將出現100多個廣告牌。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極為肯定本屆三年展的宣傳力度,對此,他認為,擴大推廣的目的是便于民眾加深對雙年展的認識。
無獨有偶,今年的上海雙年展也同樣調動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資源進行整合宣傳。屆時,印有“快城快客”上海雙年展標志的路旗,將布滿上海的南京路、黃陂路等美術館周邊區域。上海雙年展的海報也將走入上海市的各所大學和主要社區,商場、咖啡廳、俱樂部等場所的派送雜志上,也將出現有關上海雙年展的相關介紹。同時,上海市的近萬輛出租車的移動電視廣告也將滾動播放上海雙年展的內容。據上海雙年展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上海出租車上的移動電視廣告大約以5分鐘一次的頻率滾動播放,也就是說即使只是在起步價內乘坐出租車,至少也將有3次機會通過移動廣告瀏覽上海雙年展的內容。如此,雙(三)年展通過越來越多元的推廣形式,將無孔不入地介入人們的生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