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另一個王廣義”
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的“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展示了王廣義的繼“大批判”系列之后的“冷戰美學”系列作品。展覽跨越了從1989年至今這十多年來王廣義的藝術思考過程。
|
| |
|
|
王廣義的政治波普藝術常以人們所熟悉的平面藝術出現,而此次冷戰美學系列都是大型立體裝置作品。《戴著防毒面具的人》、《躲在防空洞中的人》等都是按照原人大小制作的立體作品。 此次展覽是王廣義從藝24年來第一個在國內舉辦的個展。該展覽將展出至10月15日。
看張培力創作的“服裝廠”
在OCT展出的“靜音:張培力個展”別有一番景象。展場變成了生產廠房。有幾十臺縫紉機從杭州一家服裝廠被搬到了深圳展場。張培力通過這些服裝廠的設備設施還原了現場和記憶。除了縫紉機還原的生產車間外,張培力還在現場設置了40多個電視屏幕,播放在杭州服裝廠生產車間錄下的40個不同的生產場景。
不習慣詮釋自己作品的張培力,希望觀眾從作品中讀出不同的理解。這樣一個關于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場景的展現,也許還是讓觀眾挺熟悉的。該展覽將展出至10月15日。
被移花接木的當代藝術
昨天剛開館的“華·美術館”迎來了第一個大展——“移花接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后現代方式”。該展覽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利用后現代方式進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
展覽匯集了中國當代藝術中54位藝術家,通過利用后現代的方式,對以往經典概念和作品進行整容與篡改的90件作品,包括繪畫、攝影、雕塑、裝置、行為等。從而使這次展覽成為既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變化中對經典的態度與立場,也延展了所謂經典的不確定性狀態。
參展作者有陳丹青、岳敏君、隋建國、徐冰等著名藝術家。可以到現場看看,經過他們做了“整容”手術的作品,將會是怎樣的形態。這次展覽也應和了“華·美術館”的主題定位,讓現代設計與當代藝術進行對接。該展覽將展出至今年12月1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