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匯集了60余位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都是經過學術委員會專家提名,他們中大多數為70年代、80年代出生,是中國崛起的體驗者,也是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參與者,很多人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已經有相當的影響力。參展作品以架上油畫為主,包括綜合材料、裝置、影像多媒體、圖片等形式,數量近百件。這種規模和形式旨在中國發展的大環境下,建立“創造、開放的對話,達到藝術家之間,藝術和社會的和諧共處”平臺。
展覽分三個分主題:第一,記憶的視域。此主題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關注社會發展進程中歷史的變遷、傳統的流失、懷舊情緒的滋生,但又呈現對傳統的反思氣象,這種矛盾的空間積蓄著藝術的張力,也令他們的作品耐人尋味。第二,現實與想象。此主題下的作品呈現了年輕藝術家如何看待眾多在中國的共
存現象,并因之發展出的當下環境的批判以及回應。第三,新幻想。此主題下的作品在創新思維模式上、創作語言上和材料上發生了變化,并且藝術家試圖建立起不同事物的聯系,建立一種譜系的關系,使事物不再成為一個點,而是著眼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復雜性,讓大眾在大譜系上自我的需求位置。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作為本次展覽的學術支持,副秘書長呂立新介紹說,“文化部舉辦‘未來天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就是希望用這些參與時代、關注時代、表現時代的藝術作品,讓國際藝術界和國際社會深層次、客觀地解讀中國現當代藝術和中國社會。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有了解現代化中國的需求,但是他們了解的渠道,多數是西方國家選擇和解讀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比較片面,甚至有歪曲和誤解的成分,并不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真正精神。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更是使世界眼光聚集到中國,為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現當代藝術特別是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心態及面貌,文化部決定舉辦此次展覽,展示中國藝術的時代精神,加強中外藝術家、批評家、收藏家的交流與合作。”
目前,展覽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的進行中。對于參展作品的要求和定位,呂立新說到,“作品的要求,首先強調的就是當代,這種當代不是所謂的中國當代,還要突出全球視野的范疇。有些藝術家的作品盡管市場非常火,但是如果多少年來都是一成不變,也將毫不留情地按學術標準卡下來。這次展覽一定是要走在學術前端的,并且能夠非常整齊地展現出中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水平。”
從此次國家首次資助當代藝術展覽項目啟動后,可以看出國家重視藝術,是落到實處了。也正因為如此,這次展覽最終的整體面貌也將向全社會展示國家倡導的中國現當代主流藝術,體現國家文化的主流精神。
另悉,此次展覽在中國美術館展完之后,還將有可能在全國進行巡展,相關事宜正在籌備之中。屆時,全國的藝術愛好者將有機會欣賞到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面貌,了解中青年一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傾向和狀態。
專訪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
張新建
記者:這次“未來天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規模大、門類多,文化部出于什么想法要舉辦這種大規模的當代藝術展覽?
張新建:我們組織實施當代藝術推廣計劃,就是全面反映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整體面貌。中國是個改革開放的國家,這種寬松和諧的社會環境使得各種風格流派的美術作品能夠自由地發表和自由地發展。國家沒有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鼓勵一種表現方式和藝術風格,而打擊、壓制另一種表現方式和藝術風格,而是希望各種風格流派的藝術創作能夠百花齊放,能夠在寬松和諧的社會環境中交流、競爭,創新、發展。
記者:剛才您說到希望各種風格流派的藝術創作能夠百花齊放,那么在作品表現題材內容上,又是怎么來挑選把握的?
張新建:我們希望當代藝術要表現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表現中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藝術家對當代社會、當代藝術不免有一些批判的態度,但是這種批評、建議和創新意識應當同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整體步伐相一致,應當納入社會主義社會和諧建設的歷史洪流,而不是作為這種洪流的對立力量。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社會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既有世界各國共同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也有中國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特殊性問題。但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并且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一些作品,對某些社會問題和不良現象予以尖銳的否定和批判,他們否定和批判的目的是更加強烈地期望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更完善、更和諧,而不是根本否定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既有成果。但是我們也不遺憾地看到中國當代藝術的一些東西也遭到社會各界的抵制和反對,特別是一些當代藝術家的行為藝術,含有色情的、血腥的、暴力的、甚至是淫穢的不良內容,污染了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損害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違反中國法律法規,我們是堅決反對的。
記者:這次展覽取名“未來天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匯集60余位當代藝術家,大多為70年、80年代出生,為什么考慮集中展示這個年齡段的青年藝術家?
張新建:很多70年以前出生的中國藝術家,運用當代的美術語言,以藝術家特殊的敏感力、洞察力和藝術把握能力,表現了中國文革時期政治高壓和文化專制背景下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狀態,這些作品對于我們認識特定時代的歷史和現實都有積極意義,因此我把所謂四大天王“F4”的當代藝術創作歸結為傷痕美術。但是文革期間沉重的一頁已經永遠翻過去了,我們的國家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人民也不能永遠沉醉于苦難,不能永遠咀嚼著歷史給予我們的苦果而不能自拔。我們需要滿懷信心的面對現實,那種只是表現苦難、無奈、彷徨甚至是失望的藝術作品,不能準確地表現進入新時期特別是當代社會中國人的精神狀態、生活本質和藝術追求。這次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通過專家學者、業內機構的提名推薦和專家委員會的專業遴選,集中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以期反映中國當代藝術的多種風格和整體面貌。中國當代藝術不僅有“F4”,還有滿天星。如果可能,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要年年搞,通過這種形式形成一種機制,發現新人,引導創作,培育市場,繁榮藝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