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性 流 淌 的 現 代 情 致
——從蕭麗的淡彩沒骨畫談起
杜平讓 上海商學院藝術學院主講教師
現在通常的美術教育幾乎都是先從素描入手,以套路化、格式化的寫實為基礎,畫圓的時候先畫成一個方,畫圓球的時候先畫成一個方塊。辛辛苦苦磨了好多年鉛筆,也練就了一手能把一個物象寫實到幾近逼真的好手藝,但當真正開始畫畫的時候卻真的是不知所措,到后來有所建樹,卻是因為回過頭去重新闡釋了繪畫的某種原初意義。也難怪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的時候,一位同學歡呼雀躍地慶幸自已沒有受這種素描套路的“污染”,按照自已的一套學習方式,短短幾年照樣成就為大家公認的一位勢力雄厚的畫家。培根只是從他的一位朋友那里學了一些簡單的油畫技法,也不知怎么那么快地就成了大師。不善于吟詩的民間畫工照樣畫出了敦煌莫高窟。先在輪船上干活,后當海軍,又去做股票經紀人,到最后也沒有耽誤高更成為一個畫壇巨星。把人生的很多崇高理想寄托在畫上,實在是件沒有多大指望的事。放松下來,圍繞著自己的意愿,順應自己的心靈,用真情實感,以自己的方式觀察、理解、感受、思考,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自然會有屬于你自己的路。世界上的事情,你可以把它弄得個簡單之至,也可以把它搞得個復雜至極。畫的事說到底也就是一個長乘寬的二維平面,你運用各種形狀、色彩、筆觸等造就一個賞心悅目甚而感人肺腑的畫面,感動自己,也能感染別人。畫的事情終究還是要在畫面上解決。一個人的繪畫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研究,還不如說是一個“悟”的過程。然而,大多數人都是以一種模仿學習的方式,努力灌輸前人的智慧和血液,以消弱個性或深埋個性為代價來適應集體智慧總結出來的游戲規則,使我們逐漸遠離自然的面對,使我們對于外部的世界和當下的環境越來越顯得感知遲鈍,自己內心豐富而鮮活的感受神經被虛假的技術勞作而麻痹,使我們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倍感創造的饑渴和無柰。
蕭麗,來自北京,她從小就生活在政治文化中心的大都市里,耳濡目染著都市文化藝術的熏陶,憑著自己的天性,煉就了較高的審美眼光和對藝術的良好感覺。雖然她也沒有受所謂“科班”的束縛,但她同樣沒有逃脫當下普遍遵循的游戲規則,同樣陷入了以模擬他人的只言片語來錘煉所謂的筆墨技巧的怪圈,以掩埋自己良好的審美眼光和藝術感覺為代價。去年,她有幸參加“何水法中國花鳥畫高級研究班”的學習,被何先生繪畫創作的方法和優秀的藝術作品所感染,毅然放棄原本不屬于自己的語言范式和繪畫題材,選擇了以淡彩沒骨畫為語言的表現方法,以都市人日常生活中的擺設用品為題材的完全屬于自己的現代情致的新的藝術探索。借用何先生“沒骨畫要有清氣,筆筆要清新,要寫出來,而不是涂成功”的創作經驗,以自己的內心感受為依據,以釋放自己的審美情懷為目的,任憑心性的自然流淌,把自己的思維拉回到當下的時代背景里,重新審視完全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里的那些自自然然的美的特質,創作出一批具有時代氣息和現代審美樣式的淡彩沒骨畫。使自己終于擺脫了過去那種步履維艱的尷尬狀態,清醒了畫畫原本就應該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的原初意義。這種自覺自愿的選擇和表現是內心需要的驅動下的一種主動行為,也是藝術家個體差異的體現。由于每個人在先天稟賦、客觀環境影響、接受教育后的內化過程等方面千差萬別,所以對事物的認識、對美的感受也必然具備無限的豐富性和差異紛呈的個性。它應該是藝術家在主觀審美意識的支配下把物象的形態描繪在作品中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是藝術家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的一種個人的技能風格,也是藝術家在個性思維和真情實感的支配下觀察、理解的獨特性所在,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不以模擬他人的只言片語來做作所謂的藝術個性。任何在情感表達上的矯揉造作或藝術上的東施效顰都是無法傳遞“真”與“美”的藝術境界的。正如羅丹所說的:“在藝術中所謂丑的,就是那些虛假的、做作的東西,不重表現,但求浮華、纖柔的矯飾,無故的笑,裝模作樣,傲慢自負,一切沒有靈魂、沒有道理,只是為了炫耀的說謊的東西?!?/DIV>
這批淡彩的沒骨花卉作品,畫面構成新穎、飽滿而又空靈,形象的造形既不失客觀物象的自然屬性,又不是客觀物象的真實再現,把自然物象通過巧妙地藝術感覺的轉換變成畫面語言的和諧因素,變成表達自己審美感覺的一種符號。以正確的創作寫生的方式,從自然擺放的花束中采擷畫面形象的主體,然后以自己對畫面語言結構的理解和感覺,配置與畫面主體形象相映成輝的相應的現代都市的室內氛圍,使畫面中洋溢著現代生活富裕小康的優美休閑的濃郁的小資情調。以花卉的題材巧妙地表現了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成為這個時代人們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富于明顯的現代情致。正如一位畫家所言:“城市中的花鳥畫家,如果不是打著學習、繼承傳統的幌子,在古人的圖式中剪裁、拼湊成自己的風格,陶醉在假想的鳥語花香中,那么,就去留意自己,留意周圍的生活,去表達你對現實的當下關懷?;B畫這時才有可能成為‘當代’?!边@批作品也明顯地透露出女性畫家的獨特的審美性格,優美、柔和而雅致。從而從另一個層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悠閑的審美空間。
在構圖上,打破傳統花鳥畫的范式束縛,把畫面形象的正形和空白的負形同時納入畫面構成的統籌考慮之中,使形的輪廓關系和畫面的邊角發生有機的內在關聯,具有強烈的現代意味的形式感。印章的敲打也極為考究,從而使畫面的各種造型因素形成了和諧、完整、豐富的有機整體??此戚p松、簡潔、單純的畫面構成,卻包含著畫家的精心設計和苦心經營,然而以輕松、自然、樸素的樣式呈現給觀眾,這也正是畫家在構圖處理上的高妙之處。在邊角部位,對畫面主體形狀的輪廓進行了合理有趣的切割,從而打破完整形象的常規呈現,使畫面的邊角關系變得豐富生動而有意味,這也是畫家在構圖處理上的精彩構思。從而使畫面在形式感上就具有強烈的現代情致。
在造形上,造形語言既來自生活,又把自然形態的結構轉換為畫面形態的結構,使造形既尊重客觀真實,又具有大幅度地個人化的抽象處理。由于畫面的表現方式選擇運用在熟紙上的沒骨淡彩,從而也為克服某些文人畫的草率、粗疏、恣意涂抹的陋習和某些工筆畫的局促、僵硬、匠氣十足的毛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機會和可能。
在色彩上,一改傳統沒骨相對單調又較為客觀的賦色程式,憑借自己對色彩的敏感感覺和色彩規律的有機搭配,使畫面色彩亮麗、豐富而雅致。在畫面的設色中透射著一位女性畫家鮮明的色彩審美的性格。整幅畫面的色彩透明、恬淡而不膩味,傳達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美感。在色彩的運用上不是遵循一種傳統的套路和程式,而是憑著自己的感覺隨機應變,隨時調整,以符合整幅畫面的主觀情緒。
這種探索雖然剛剛起步,但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從中我們同樣應該明白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當代畫家真真切切的當下生活空間。這不是對古人的圖式進行裁剪、拼湊和對前人的筆墨技法的套用和模仿所能達到的。生活永遠是藝術的源泉,是畫家對當下現實的關懷,而不是對舊式人文關懷的假設。生動、鮮活的藝術作品是通過畫家耐心不竭、細致入微的手寫心記的寫生中來把握形象、把握意境、把握氣氛,而不是東拼西湊憑空編造所能夠達到的。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是每個藝術家所夢寐以求的事情。任憑心性的流淌,來傳達真切、鮮活而豐富的現代情致。
2005年7月24日于上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