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現在開始,它不再是一個舊火車頭。作為2008年上海國際雙年展的重量級作品,今天凌晨1點,它以藝術品《移城》的全新身份,駛入新的目的地——上海美術館正門廣場。
“火車是一個移動的城市,同時它也在移動著城市?!薄兑瞥恰返膭撟髡?、中國美術學院著名藝術家井士劍要用它,來表達火車、知青和一個時代的故事。
它銹跡斑斑卻得來不易
火車頭靜臥在一段鐵軌的盡頭,看起來堅強而又脆弱——在夏日的陽光直射下,車身上的暗黃銹斑呈現出飽滿的色彩。但裸露的管子和線圈遍布了它全身,外皮稍稍一碰便剝落成灰,前面的司機艙也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個敞開的填煤口。
井士劍拿起一根長長的黑色水管,開足水力,給它好好地沖了個澡?;疖囶^看起來精神了些,露出了身上本被灰塵掩蓋的字跡:“上游”,“1116”,“鐵道部……工廠”,這些是伴隨了它幾十年的符號,說明了它曾經的身份。
“它有三十多歲了,我找到它的時候,被放置在一條鐵軌上,也不知道廢棄了多少年?!本縿φ伊怂芫?。杭州、上海、北京、黑龍江……他甚至統計出全國目前約有200多個廢棄的火車頭。不過真要買一個來改造,還是花費了半年工夫,“原本在杭州閘口某機務段找到了一個,但因為許多原因,最后沒能買下來”。現在這個,是他幾經周折,在武漢找到的,用了“比寶馬車還貴的價錢,二十天前千里迢迢運抵杭州。”作為一個杭州藝術家,沒能用上本地的火車頭,令井士劍很遺憾。
井士劍還為火車頭配上了一節同時代的綠皮車廂,拼成一輛長約45米,重約150噸的火車。昨天,它被仔細拆分,吊裝上五輛十幾米長的貨車,駛向新的目的地——上海。
它承載知青們的時代記憶
井士劍說,《移城》述說的是一個和知青有關的時代故事。
“在那個年代,知青上山下鄉,后來又離鄉進城。這是一段對中國城市發展非常重要的歷程,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生命軌跡。而承載它的就是火車。”他相信,作為工業時代的文明產物,火車的意義不可替代。
讓火車成為藝術品,這樣的念頭,井士劍醞釀多年。五年前,他曾經建議在杭州建立一個開放性的火車博物館;三年前,他設計了以火車為概念的上海世博會雕塑創意……前幾次嘗試都未果,直到有了《移城》。
而《移城》的影子,在井士劍的童年就開始了。他說自己兒時生活在東北的一個山城,在知青往來和火車轟鳴的景象中長大。廢棄多年的火車,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堆失去功用的廢鐵,但在敏感的藝術家心里,卻能勾起當年的汽笛聲。“它承載著一代人的生命記憶?!?nbsp;
接下來,井士劍將把車廂內部刷成全黑,再創作整面的抽象作品。他還要在里面擺上四處搜集來的知青舊物——有喝水用的瓷缸、有沁著汗水的毛毯、有知青們的家書……宛若一座知青的記憶之城。還有一個向日葵的裝飾作品,來表達時代車輪和知青們的心靈。
此前,上海美術館門口已經鋪設了56節枕木的鐵軌。今天,它們將迎來等候已久的《移城》?!暗搅艘雇?,車廂外會亮起紅似鄉村篝火的燈光,那就是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的色彩”。
●先睹為快
主題為“快城快客”的第七屆上海雙年展將于9月9日—11月16日在上海美術館舉行。本屆雙年展將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61名(組合)藝術家參與,其中包括中國藝術家岳敏君、賈樟柯,美國藝術家Mike Kelley和荷蘭藝術家Lonnie Van Brummelen & Siebren De Haan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