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虹在接受《紅藝術》采訪時說“當代藝術總體態(tài)勢是好的”。
奧運會剛閉幕,就有開發(fā)商揚言房價要漲,一時沸沸揚揚。藝術市場是否也要跟著漲,或反其道跌而再跌,也不是某個人就能說了算的,尚待觀察。無論如何,“質(zhì)量不好的東西”總要回跌。
■“有些名家成名了七八十年卻沒有什么名作,其中包括黃賓虹、張大千等大名頭。張大千仿了一輩子敦煌繪畫,還仿了別的,但他的藝術生涯只完成了一半。齊白石一直以賣畫為生,別人要什么他畫什么,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很少,直到95歲以后,擺脫了金錢左右,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才達到了高峰?!?BR>
——郭慶祥在8月19日《新聞晚報》上說“名家沒有名作”現(xiàn)象。
張大千遭人詬病,是因為他太會“仿”了,以致懶得或無力去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造。齊白石若不是年至耄耋,始終是別人要什么就畫什么,恐怕也只能做個技藝嫻熟的畫匠。其他畫家等而下之,往往成名作即代表作,一輩子吃老本,名氣很高,但佳作寥寥。對于名家的平庸之作,藏家不可不慎。
■“蔡國強一出了名,就以為可以胡說亂說。他說‘藝術可以亂搞’,藝術可以殺人、可以販毒、可以搞恐怖主義么?”
——王林說“當代藝術要表達個體生存的意義”。
王林認為,蔡國強的火藥藝術與個體生存意義無關。也許蔡國強喜歡故作驚人之語,但什么時候不可以亂搞,其實人家心里特清楚。名人嘴里的名言,有其特定的語境和含義,不必過分較真兒。
■“一位真正偉大的畫家,筆墨線條就是他全部的語言與存在的方式,他沉緬其中會得到莫大的快慰,他的思想與情感永遠都沉醉在那些意象之中,他只用色彩與意象和世界對話。陳丹青不追求成為大師,而只想成為大嘴,我覺得有些遺憾。”
——吳祚來在8月25日《東方早報》上撰文《陳丹青你能不能少說點》。
愛畫就畫,愛說就說,愛寫就寫,既是陳丹青的自由,也是吳祚來的自由。只要說得在理,寫得高明,總會找到知音和同道。至于陳是否追求成為大師,能否成為大師,旁人似乎不必操這個心。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