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芝加哥論壇》報道,芝加哥現代藝術收藏中最資深的女收藏家 Muriel Kallis Steinberg Newman(穆里爾.卡里斯.斯坦伯格.紐曼) (1914-2008)于上周五去世。藝術協會當代藝術部的策展人 James Rondeau說:“她真正地讓藝術改變了她的生活。”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 Jay Steinberg每年要去好幾次紐約,購買了杰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 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這些作品后來都被奉為經典。后來,與第二任丈夫一起 Albert Newman ,去了很多新的地方,為自己的收藏增獎了很多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作品。
Newman以極具個性的力量薈萃優秀的藝術作品,不懼權威。70年代末期,她許諾將她收藏的最偉大作品給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而非藝術協會,博物館方面一共獲得了63件作品。據說這種做法是對藝術協會反閃族人的回應。但是她否定了這個猜測,說她的做法回應的是藝術協會當時的副主席 John Maxon, 因為后者對二十世紀的大部分藝術表示了不屑。 Maxon去世后,長期負責藝術協會的是 James N. Wood,于是,她向協會給出了170多件作品,最近的一幅是 Jasper Johns后期重要的作品。
Jean-Hubert Martin探討藝術策展中公私協作關系
2008.08.20
在與私人公司的協作中,博物館真的能從這種協作關系中獲得利益么?但似乎也并不一直是這樣。 Jean-Hubert Martin近日打破沉默,講述了他擔任 Kunst Palast博物館館長期間,和一家能源公司 Eon合作的事情。將擔任2009年莫斯科雙年展策展人的 Martin,2001年起就擔任Kunst Palast博物館館長。據 Martin 稱,Eon公司的文化代表 Achim Middelschulte直接干涉博物館的展覽項目,組織了一些展覽的舉行,設法舉辦了一場“大牌”展-—“Bonjour Russia” (2007),結果這場展覽使得博物館方財政大受損失。
而 Eon方面的代表,則否認了 Martin的指責,稱他們從來沒有給博物館的藝術活動施加影響。對Martin 而言, Middelschulte的喜好只限于古典、現代和印象主義作品領域,而當代作品從不在他的欣賞范疇之內。盡管他對自己的這番經歷持否定態度,但他并不反對公私協作的模式。因為政府部門對于國營的美術館,同樣也會施加影響。在蓬皮杜中心和伯爾尼美術館他都工作過,但是沒有一次的經歷像他在Kunst Palast工作的這番經歷一樣。
藝術家捆綁作品遭破壞
2008.08.20
近日,一些破壞者糟蹋了德國的另一件公共藝術品。當 Christo和 Jeanne-Claude 1996年捆綁了德國的國會大廈后,這個項目獲得了公眾的贊賞。但是,藝術家的捆綁卡爾馬克思紀念碑項目,卻沒有如此運氣。這件雕塑作品是由 Lew Kerbel創作,Christo兩個月前,將哲學家的頭部捆綁。但自從捆綁完成后,作品就不斷遭受到破壞。破壞者不僅摧毀了雕像旁邊的立方體,還破壞了播放 Das Kapital歌曲的兩個大喇叭。自開放以來,這件作品吸引了7500多名參觀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