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當代藝術不是泛指當代人所創造的藝術,而是指內容與形式具有當代性文化價值以及社會意義的作品
綜觀中國美術館07年度的152次展覽,全由各級政府、美協畫院、美院包攬了舉辦權,包括62個人展覽都以官方名義舉辦,其內在權錢交易的潛規則更不言而喻。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在152次展覽中,居然沒有一次上規模的、上質量的、嚴格意義的“當代藝術”展,只有劉慶和和沈氿兩人的展覽夠得上“當代藝術”范圍,其背后的關系周折也不難想象。類似黃銘哲、莊喆、蔡云程這些風格化的現代繪畫,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當代藝術。象“視覺遭遇——中國油畫新銳展”幾乎跟“新銳”毫無關系,劉大為工作室高研班“直面生活”畫展,必定權力與人情的“關系展”,一些人花錢進這類高研班,八九都心術不正,無非花錢搭班“升高發財”的順風車,那樣可以進入美協和鍍金賣個好錢,這便是他們“直面生活”的藝術本質。此外,類似“意象油畫”或“寫意油畫”程式化的偽現代藝術也有幾個??墒牵?7年的書法展卻多達20次以上,占全部展事6分之一,可真正的當代藝術卻等于零的程度??梢姡袊佬g館已完全杜絕了當代藝術,成為一個拒絕歷史前途和發展意識的“舊貨鋪”和“人情店”。
國家的公共美術館,應當是發現、研究、推廣、收藏美術的文化機構,目的在于提高國民的藝術素質和文化創造力,發現藝術家、推廣優秀藝術更是公共美術館的“重中之重”,從而激發全社會開拓創新的文化熱情。國家美術館絕不是一黨之私的文宣機關,更不是一些文化官僚們的名利場和江湖店。美術館除了展現藝術品之外,還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創造激情、進步思想、藝術水平,不是黨棍弄臣們粉墨登場的風水寶地。在主旋律、弘揚傳統和民族主義的氣候下,“黨八股”與國粹藝術塞爆了整個中國美術館,甚至充斥一些劣質的垃圾工藝。而且,這些垃圾藝術全由各級文化機構、美協、學院所舉辦,意味著拿國家財政和納稅人的血汗錢供養一群不學無術的江湖騙子、抱殘守缺的文化官僚。可以說,中國美術館僅是弊病叢生的當代中國社會之縮影,滿是權力腐敗、知識墮落、道德淪喪、思想狹隘。
一個堂堂的國家美術館,居然杜絕一切當代性、創造性的美術,95%以上的展覽是已知的傳統藝術、經典藝術、工藝美術、文物美術、死人藝術,這完全未必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要旨。美術館畢竟不是歷史博物館,除了向觀眾展現歷代優秀藝術之外,其最重要任務就是激勵社會社進步、文化創新、思想解放、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因此,國家公共美術館需要自身的發掘性學術能力,致力于發現具有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當代藝術。展現經典藝術和回顧歷史文化遺產,使人了解過去的文明成就,從中吸收其精華藝術,目的在于激勵當代人的創造與進取,而不是沉迷于歷史古董之中玩物喪志。因此,美術館在安排展覽時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學術規劃,起到發現、推廣、研究、收藏優秀藝術的真正作用。尊重歷史的前提就是不能忽視歷史需要一種進行式的人文時態。
極為無奈的是,中國美術館還不是嚴格意義的公共美術館,如似傳統的宦官與弄臣所合成的御用機構,除了歌功頌德和吹牛拍馬之外,便是附庸風雅和粉墨登場?;氖牵衲晗蟆癋4”和“四天王”也出現在中國美術館里,若在10年前也就另當別論,那樣至少體現出中國美術館的探索意識和開放姿態??扇缃?,“F4”和“四天王”在市場上已是“炙手可熱”,背后充斥資本的“哄抬比價”,壓根兒無需一個公益性、學術性、獨立性的國家美術館去捧場造勢。尤為蔡國強的焰火藝術,充其量不過是娛樂性的觀賞玩意兒,沒有多少學術性、藝術性、當代性和思想性,盡管蔡國強當年在國外被吹捧成促進了中國社會進步、思想解放、民主自由的先鋒藝術,如今卻成了弘揚了“東方文化思想、反西方文化霸權”的民族文化英雄,這一切不過是商業的噱頭名堂而已??蔁o論如何,一個具有學術研究能力的美術館,決不會聽任市場與資本的擺布,更不會迎合機會主義的鬼把戲。當然,對于諂媚成性的中國美術館的文化官僚而言,永遠不清楚什么是正直的國家利益、民族前途、時代精神、學術原則與藝術價值,他們只不過是權勢金錢之附庸。
一個國家頂極公共美術館,不論資金狀況如何,它的學術性、公益性、事業性的主旨不能喪失。傳統的、國粹的、經典的、文物的回顧性展覽不宜過多,更不能占絕對的主體。其次,適度舉辦一些國際交流與群眾藝術的美術活動,目的是提高社會藝術水平??傊?,不能將“當代藝術”處于殺絕的缺席狀態,至少一半的展覽代表當代性的、創新型的、進行態的、前沿性的現在藝術。國家公共美術館,其主要職能是要當好藝術與公眾之間的橋梁作用,肩負著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任務。美術館內部需要一定發掘與研究的學術能力,致力去發現優秀的當代藝術,并向社會公眾推廣,并通過一定積累形成自身研究與收藏的美術館體系??墒牵瑥闹袊佬g館展覽活動來看,它不過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御用機構,養著一批寄生式的文化官僚,既沒有開放而健全的現代視野,又缺乏創造性的發掘能力和獨立性的學術原則,表現得既諂媚權力而又媚俗勢利。毫無疑問,今后中國美術館由早先單一為政治服務走向為商業服務,成為權力出租、潛規則化的文化機構,意味著國家資源和公共設施遭到腐蝕,并毒害了中國文藝的健康生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