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中國當代藝術出現的端倪是從最初的對自由最原始的渴望開始,從當時的思想禁錮到現在的政清人和,彈指一揮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激烈碰撞中,我們慶幸我們的國家選擇了改革開放。藝術又是一面鏡子,透過它的蛛絲馬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變遷。三十年來的變化很難用準確的詞語表達,或許惟有“?。∥覀儭边@個含混而帶有強烈語氣的詞語才足以表達我們的敬意。當中國國家博物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在大型傳統的“書畫三十年”首次接納當代藝術并以展中展的形式給予特殊禮遇時,這其實是當代藝術的一種實至名歸。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
機構支持
故宮博物院、中國書協、中國美協、榮寶齋
藝術指導委員會:文懷沙、王琦、
策展人:李道柳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排列):
安迪、蔡元+奚建軍、蔡錦、陳曦、陳老鐵、俸正杰、高氏兄弟、黃巖、黑鬼、胡又笨、焦應奇、焦興濤、林飛、梁克剛、羅丹、李海兵、李路明、李占洋、李鐵軍、劉佳、呂鵬、馬可魯、區志航、秦風、仇德樹、宋永平、舒杰、舒勇、邵巖、童雁汝南、韋嘉、吳剪、王勁松、岳敏君、楊勛、楊斌、一墨、朱振庚、鐘飆、趙半狄、張方白、張建俊、朱發東、趙趙、張大力
首展時間:
首展地點:國家大劇院(北京市東城區西長安街人民大會堂西)
巡展城市:成都、深圳、溫州、上海、澳門、臺北等地(巡展城市的展覽時間和地點由當地政府籌辦)
合作媒體:
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央電視臺藝術鑒賞欄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鳳凰衛視、廣東衛視、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每日電訊》、《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羊城晚報》、《成都商報》、《藝術報》、《經濟日報》、《中國書畫報》、《浙江日報》、《中國房產報》、《中國貿易報》、《香港大公報》、《澳門日報》、榮寶齋出版社、《讀者》雜志(海外版)、《中國書法》雜志、《美術》雜志、《當代美術家》雜志社、《紅藝術》雜志、《藝術名家》雜志、《大藝術》雜志、《藝術地圖》雜志、新華網、新浪網、人民網、搜狐網、騰訊網、TOM美術同盟、國家美術網、雅昌藝術網、網易、中國當代藝術網、中國藝術新聞網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