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開幕現場
2008-08-25 15:04 來源 :世藝網專稿
展覽作品: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的社會
展覽現場: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開幕現場
展覽策劃:馮博一:悲憫情懷的多重敘事——關于張小濤、李一凡的藝術
巫鴻:“微觀敘事”與“病理學研究”——張小濤、李一凡的社會圖像
藝術方案:李一凡:《檔案》展覽文本方案
張小濤:《迷霧》展覽文本方案
藝術自述:李一凡影像作品《9to10》自述
《鄉村檔案》李一凡導演闡述
伊比利亞藝術中心8月25日舉辦“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此展覽是由張小濤的《迷霧》與李一凡的《檔案》兩個個展所共同組成的一個主題性的展覽。“微觀敘事”是兩位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上具有的共同特征:張小濤是一位主要從事繪畫實踐的藝術家,李一凡則是一位紀錄片導演,雖然兩位藝術家從事的媒介有所不同,但他們都十分關注對于當下中國社會文本的敘事研究,張小濤近年來一直以跨媒介、跨學科的實驗觀念,以顯微鏡式的視角,以象征的視覺形象來顯現深埋在轉型期中國社會內部的焦慮與不安,作品彌漫著強烈的宗教情緒;而李一凡采用一種田野考察式的工作方法,在中國社會的底層進行視覺采樣,展示了中國社會基層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面貌。《迷霧》與《檔案》彼此參照,在內容與敘事兩方面都構成一種文本上的互補。
這兩位藝術家,李一凡是通過微觀敘述的方式,到田野中間,通過把“主觀”拋棄以檔案的方式來尋找“個人 ”在社會之中的差異性。而張小濤是一位技術型的藝術家,他通過藝術化的語言方式以宗教感為歸屬去構建當今社會的“真實”圖景。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拿出所有的展覽面積,四個展廳來舉辦展覽。這也是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自在北京開館以來首次舉辦雙個展。伊比利亞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這個展覽是希望樹立一個標準,希望尋求到更多的能夠像張小濤與李一凡一樣優秀的藝術家與他們合作。
此次展覽策展人由馮博一和巫鴻擔任,馮博一曾經與張小濤多次合作,可以說見證了張小濤的成長歷程。巫鴻表示他之所以愿意擔任此次展覽策展人,是居于這一雙個展給他帶來了興奮點,他認為張小濤和李一凡同時使用好幾種藝術語言來進行創作體現了新一代藝術家的發展特征。
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開幕現場
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開幕現場
微觀敘事:張小濤+李一凡社會圖像開幕現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