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畫冊序言
文/彭德
前衛+優雅+非暴力,三位一體,構成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追求的目標。
在中國藝壇,前衛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術語,表示獨特和超前。它不同于已經定型的一切藝術形態,包括古典藝術、學院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前衛藝術的某些具體成果,可能會廣泛流行,變成藝術時尚甚至生活時尚,但這種轉變不在它的視野之內。它是一種不斷地自我超越的藝術態度,對固定的模式沒有興趣。前衛藝術家熱衷于改變人類的視覺慣性,也不斷地改變著自己。
前衛藝術同現代藝術有著淵源關系。貫穿20世紀的現代藝術,始終是古典藝術和學院藝術的叛逆者。它反對貴族趣味,否定藝術傳統。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幾十年冷戰氛圍的感染,包括現代藝術在內的各種藝術形態,已經大面積地被執迷于破壞、顛覆的極端思想所侵蝕。直到今天,所有的藝術門類仍在同暴力結盟,甚至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充當著各種恐怖事件的催生婆。采用暴力一次性地解決人類生存問題的簡單而偏執的想法和做法,幾千年來周而復始,惡性循環。如果我們進行深入的考察,將不難發現整個人類藝術史也都附載著暴力的銹跡。
前衛藝術在于超越而不在于摧毀,在于拓寬人的感覺而不是取消已有的經驗。采取極端的立場和做法,既缺乏度量,也不明智。它使自己降格為專制思想的幫兇,降格為人類本能的奴隸。藝術作為人類的行為形態,只有超越人類本能中的攻擊性,才有希望不斷地升格。藝術和藝術家不是仇恨與暴力的天然載體。藝術應該消解暴力而不是喚醒暴力,更不是參與暴力。藝術應該追求健康與博愛,遠離病態與瘋狂,告別無知與無畏。無知的極端表現是惡俗,無畏的極端表現是暴力。它們事出有因,但卻經不起質疑。人們固然可以用憐憫的眼光去看待這類藝術現象,卻不可能由衷地贊美它。
“雅”這個古典字眼能否跨越時空而適用于今天,可以商榷。作為凈化歷史與現實的藝術信念和藝術態度,在文化品位日益走向惡俗的當代藝壇,新興的雅藝術帶有鮮明的前衛性。“雅”在本次展覽中強調的是藝術自身的建設,對應的是惡俗與暴力,它包含美而不是唯美。唯美經營的是有意味的形式,注重的是直覺;雅的藝術不僅僅涉及直覺,重要的是涉及你從事藝術的信念,涉及到你是把藝術當做生存的排泄方式,還是涵養情操的過程?;蛘哒f,你能公開地而不是匿名地,坦然地而不是隱諱地將你的作品放在一個講究品位的環境中嗎?將藝術當做工具或手腕的思路,固然產生過出色的藝術家,但它的涵蓋力畢竟有限。
當今藝壇彌漫著一股思潮:嘲笑信念,拋棄文雅,否定獨創,鼓吹藝術終結,助長末世氛圍,滿足于低檔消費,同時導致藝術自卑癥。這一切,使得眾多藝術家變得同自然人一樣無足輕重。藝術家如果沒有藝術至上的心態,不必混跡于藝壇。藝術的價值在于人類感覺的解放。它的社會作用在于激發各種人物的想像力和創造性,而不是越俎代庖地躋身其他行當,扮演跑龍套的角色。經濟、政治、科技界人士花費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才能實現的夢想,藝術家卻能用很短的時間轉換成作品。正因為如此,獨特的藝術家總是備受人類的推崇。
眾所周知,中國當代藝術家承擔著太多的歷史使命。整個民族的視覺空白都需要他們去填補,以致他們不停地在改變角度和立場。文化變臉也許會變得什么都不是,卻體現出這一代藝術家真實的心理歷程。時間之篩只會篩選杰出者,也就是那些走在歷史前面的人物。在當代文化將一切對象都通過壓扁而擺平的今天,恰恰為少數優秀人物的脫穎而出提供了舞臺。
前衛藝術家可能會在某一天枯萎和凋謝,前衛精神卻常新常綠,因為藝術的可能性不會被窮盡。宇宙的物質總量,以質子的質量為單位,只有10 78的數量級,而人體內的一個寄生細菌的細胞,整個基因組的DNA分子,就代表了10 1000000個可選擇序列中的一種選擇或幾種選擇。藝術作為人類的精神現象,要比細胞構成豐富得多,將它囚禁在無所作為的牢籠中是不可思議的,將它流放在粗野的環境中也是不可思議的。人類的藝術每天都在迅速地增生,惟有那些獨特而又有品位的作品,才有希望成為時代的標志。
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的學術目標或許過于雄心勃勃,它試圖改造美術的積習,改變前衛同優雅不能兼容的思維定式。這種努力或許為時尚早。在精神隱退的當代中國,告別時尚與積習,很難避免使我們自己處在時尚與積習的對立面,尤其是已經蛻變為偽前衛利益圈的對立面。不過我們的努力畢竟不是一陣空谷回音,我們期待的藝術形態已經萌芽,盡管有些參展藝術家還沾染著舊習。展覽本身作為一件作品,只能算是新生兒的第一聲吶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