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至9月13日在駐華韓國文化院舉辦《不見之展》藝術家聯展,展覽將可視的事物變得不可視,是將從未看到的事物呈現出來的展覽。換句話說,這些出自于喜歡把粘土娃娃裝置到出人意料之處的Ham Jin,和好似無心一般在白墻一端作畫的張大力先生之手的作品,如果不經仔細觀察,是很難被發現的。涌入中國現代具象畫潮流的同時,我們也在探求像無法被推廣的音響藝術一樣的其他藝術領域。
一切都可以說成是懷疑視覺中心主義(Ocularcentrism)修辭學(即壯觀、紀念碑性、窺視欲望)的審美多樣性。所以說,展示空間不能是一般的演出展館,而是“空空如也”之地。可視之物消失的孤寂韻味在視覺上暗示著社會的現實和藝術家的內心獨白,這與蘊涵大量隱喻的中國現代美術是極為相符的。雖然貼有海報,可是在什么都看不到的展示廳中,也許會給人留下展示會被取消的印象,參觀者也會感到困惑和神秘。但是,假如參觀者積極的繼續觀察,那么在他發現作品的瞬間便會露出淺淺一笑;假如參觀者具備現代藝術的專業鑒賞能力,那么潛移默化之間便可體會到這樣一種態度——想要在一部表現實物漸漸逝去的矛盾的媒體作品中,過度分析藝術作品的莽撞的窺視態度。
《不見之展》的展示場地若依照視覺中心的思維方式,雖然可以說是承載于壯觀的空空之地,但在這里,那些單憑視覺無法顯現的作品通過觸覺與聽覺,不斷向參觀者提供觀察和審視的空間,從這一點上看,展示會包涵了更多的內容。由此可見,展示會場并不是用紀念碑式的規模和英雄式的修辭學武裝起來的白色魔方,而是跟隨自己的心,去想,去感受的自由地。
參加本次展覽會的作者們以開闊而具有深度的學術思想為基礎,以對參觀者的想象自由和信任為出發點,在不斷涌現的新潮流和新趨勢中選取具有獨立精神和藝術潛質的作品。此次展覽是
在中國最初涂鴉畫家張大力、Ham Jin及互動媒體藝術(interactive media art)的技術幫助下,增進觀眾感性交流的Koh Chang-sun、Kim Dong-ho及實地裝置藝術(site specific art)的協助下,負責采光的Oh Soon-mi、音響師Ryu Han-kil 、 顏峻 、儲云的配合下順利策劃舉辦的。
此外,展示會將提供象形圖手冊,增加參觀者的觀賞樂趣;開幕式當天將邀請聲音藝術家表演。
眼見為實未必真,信則見則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