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塔那摩 大眼娃娃

君臨天下 陳威宏

無重之負 丁煒
很少有人能真正讀懂它們,甚至很多圈內人都覺得很難給它們下準確定義。從其萌芽至今,幾乎時刻伴隨著批判和贊許。
不少人認為“當代畫”就是指當代畫家的作品,這其實是種錯誤的觀點。當代畫沒有題材、技法、風格的限制,所指相當寬泛,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用具有“當代性”的藝術語言創造的作品。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當代畫”非常年輕,且充滿活力,它們是新思維的載體,是中國藝術家向世界敞開胸懷的一個證明。九月初,上海將迎來一場盛大的國際當代藝術展。面對這些前衛另類的作品,人們再次注目于“當代畫熱”,注目于這一藝術發展中的文化形態——編者
[自言自語] 借藝術之酒澆塊壘
大部分藝術作品的誕生都源于藝術家的宣泄。藝術家是一群異常敏感的人,似乎天生掌握著一門神秘的語言。對畫家而言,這種語言的音節就是由色彩與線條組成的,至于如何搭配則因人而異了。內心的快樂、痛苦、無奈、惆悵,或許用母語都難以言盡,但如果換成色彩、線條來表達則能一吐為快。上大美院副教授韓峰先生指出,很多人看不懂當代畫,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當代藝術家所使用的語言。尤其是在當下,新事物、新觀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畫家們看到了種種鼓舞人心的東西,也感覺到“新”與“舊”的沖突,有種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導致畫家的藝術語言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異,“但不要因為聽不懂對方的語言而認為對方說錯了,多聽一些,慢慢會明白的?!表n先生如是說。
[尋千百度] 交融互通言說當下
與西方當代藝術相比,中國的當代畫還處在“青春期”。國外的先驅已經在后現代的行為、裝置上兜了一圈又回到架上,而我們剛剛從這里起步。最初的學習一般都是模仿,中國當代畫的成長也不例外。無論是安迪·沃霍的“重復”,還是漢密爾頓的“拼貼”,都是不少中國當代畫畫家很喜歡“拿來”的技法??墒侨绻麅H僅模仿西方,中國當代畫是不可能有現在的活力的。外國的繪畫理念雖然超前,但并不意味著都適應中國。從強調宏大敘事,到抒發人文關懷,中國藝術家也在自我革新。當代畫畫家們將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作為一件“試驗標本”,力圖尋找一種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言說方式?!霸囼灐钡某晒隙ㄒ洑v漫長的摸索,中國當代畫還很年輕,作為審美受眾,我們應當寬容。
[因時而生] 肩負引導大眾之任
近年來,由于社會的發展和國家開放度的提高,涌現出許多年輕的當代畫畫家,一些“在學”,一些“在野”。伴隨著他們的脫穎而出,一大批頗有特色的當代畫面世,而各種各樣的批評也由此而生。但無論如何,有那么多年輕人勇敢地踏上探索之路,是很值得稱許的事。美術評論家龔云表先生認為,要創作出當代的經典,除了扎實的基礎、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認識、敢于打破束縛的勇氣,還要有啟迪大眾的使命感。大眾審美和精英文化之間肯定存在差距,但它們共同構成了衡量國家藝術水平的“木桶”,只有全面提升大眾的審美能力,國家的藝術才能躍上更高的層級。在西方,大膽尖銳的當代畫已被廣泛接受,且備受推崇。但對中國當代畫畫家而言,要真正做到為時代而畫、為大眾而畫,他們還在路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