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首次就與韓寒“炮轟文壇大家”一事作回應 “閱讀趣味差異復雜而微妙”
不久前,陳丹青曾與“80后”作家韓寒在湖南某電視臺的一場對話節(jié)目中,直指茅盾巴金冰心等幾位中國文壇大家,認為他們的“文筆很差”,讀不下去。言論發(fā)出后第二天,網上立即出現了一二百篇聲討帖子。之后韓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就這個事情作出回應,而陳丹青則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之中。昨天,陳丹青受上海文藝出版社之邀來到上海書展,為新書《與陳丹青交談》舉行現場簽售,并首次就這個話題作出回應。
陳丹青說:“‘魯郭茅巴老曹’名實之間的種種差異,其實是一個老話題。同樣的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就曾經和阿城、王安憶說起。當然,中國崇敬文豪的讀者和專家多有人在。只是一味說好,把他們供在神壇上,就是對待文藝前輩的常態(tài)與正道么?”
陳丹青說:“自己原本沒有什么惡意,如果說這種聲音暴露了自己的偏狹和愚蠢的話,那么我準備繼續(xù)公布自己的偏狹和愚蠢:譬如法國雨果、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我也讀不下去,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納博訶夫的《洛麗塔》,絕對了不起,可我只啃了一兩章,全忘了。”陳丹青說,自己非常欣賞那樣一種關系,1935年,李健吾和巴金曾為不同的文學觀進行了激烈辯論,兩人互打筆仗很久,可是這一點也不妨礙兩人持續(xù)一生的友情,在之后的“文革”中又彼此扶持。
“有人說,陳丹青你住口!你有什么資格詆毀前輩?”還有人說,這是“傷害民族文學的尊嚴”。對此,陳丹青表示,上世紀五十年代法國新小說派集體清算巴爾扎克的全知敘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賽亞·柏林萬言痛陳啟蒙先賢的剛愎自用,2006年英國樂評家大肆指責莫扎特甜膩媚俗,而約翰·伯格在畢加索在世的1965年即專書分析大師的失敗,面對這樣的藝術評論,這些民族的“文藝尊嚴”受傷了么?“沒有!”陳丹青說:“我認為文學魅力的久暫、閱讀趣味的差異、作者之間的好惡,復雜而微妙。探討‘文采’的是非,正是對已有的‘結論’輕聲說不。”
陳丹青首次就與韓寒“炮轟文壇大家”一事作回應
陳丹青首次就與韓寒“炮轟文壇大家”一事作回應
陳丹青首次就與韓寒“炮轟文壇大家”一事作回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