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傍晚,西班牙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二樓展廳前擠滿了人,人群一直“蔓延”到樓下的大廳里。人群中有專業人士、藝術家,也有許多普通觀眾,大家都滿懷著好奇又憧憬的神情等待著展覽的開幕。
原來,當天,由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08藝術中國,當代水墨畫展”在該藝術博物館展出。中國上海畫壇享有盛名的5位藝術家——陳家泠、張桂銘、楊正新、戴明德、盧輔圣參展。有意思的是,當天展出的這些水墨作品,既具有濃烈的傳統中國元素,卻也與西班牙的現代藝術有著奇妙的呼應,讓在場的所有西班牙觀眾連呼“神奇”。
傳統的根現代的葉
長久以來,中國水墨畫一直以其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屹立于世界繪畫藝術之林。可相對于西方油畫而言,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似乎太沉靜,太含蓄。但今天,水墨畫的世界仿佛再一次喧囂起來。作為海派畫壇的代表和領軍人物,這次參展的5位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代表了中國當代水墨畫發展的新方向:那些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水墨畫中的線條、畫面,在這些大家的筆下得到一種全新的解構和詮釋。
在現場,藝術家各自接受了媒體的專訪,談到了對于中國水墨繼承與創新的一些獨到看法。陳家泠說:“無論吸收傳統還是從傳統中脫穎而出,都是一場血戰,當然主要的對立面是自己本身。要戰勝多年所受教育形成的思維模式,舍棄習慣的繪畫手段,反復嘗試后才看到一絲成功的曙光?!蔽覀兛梢詮倪@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創新和開拓,卻同時還有深深的傳統水墨的根基。用盧輔圣的話來解釋他的作品,便是“有很強的傳統的根,但能夠生長出并不傳統的枝葉”。
中方策展人楊建中在現場這樣評價道:“這次參展的藝術家,每位都遵循著一個法則,就是師古求變。筆還是那支筆,紙還是那張紙,墨還是那團墨,筆下的線條也依然流暢脫俗,可是他們卻用完全不同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來詮釋美的文化。”比如張桂銘的作品,把我們習慣的畫面結構打碎,將花、鳥、枝、葉等造型元素加以變形和裝飾化,重新編織成一種新結構;楊正新在保持中國水墨畫傳統本質的前提下,巧妙地吸收了西方繪畫平面構成、變形、抽象等手法,使自己的作品從傳統的韻致中生發出強烈的現代意味;戴明德的作品,則以文字中的象形為依托,以美術的抽象為軸心,把西方抽象的一些方法和中國古老的民族文化相結合,把一些很硬性的東西和柔性的東西十分協調地結合在一起……
現場觀眾新奇感受
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宮索埃羅女士在陪同5位藝術家參觀了展館之后表示,她欣喜地發現,這次畫展上的作品,許多都使用了現實主義的手法。新一代的藝術手法和傳統的藝術風格相互輝映,這讓她覺得非常親切。中國水墨畫對于西班牙人民來說,是陌生而又新奇的,因為筆墨紙硯的關系,但是這些作品中透露出的新的藝術手法仿佛又讓她覺得熟稔,或許是因為這些作品充盈著非常現代的張力。
而在畫展現場,有幾位西班牙雕塑家更是站在畫作前久久不愿離去。他們激動地告訴記者:看了畫作后,覺得非常震撼,仿佛感受到了強大的沖擊力,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的作品??梢姡囆g是相通的,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之后,他們又湊近作品細細研究起來,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2008藝術中國當代水墨畫展西班牙開幕
2008藝術中國當代水墨畫展西班牙開幕
2008藝術中國當代水墨畫展西班牙開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